2-4:二战B近(1 / 2)

军事基地强化,南部港口军港化日本间谍渗透加剧.

1930年代末的福尔摩沙,空气逐渐变得沉重.来自l敦的机密电文越来越频繁,欧洲各地的不稳消息在报纸头条上日复一日地出现.虽然远在万里之外,但这座被视为「帝国在东方的前哨」的岛屿,正被悄然卷入一场尚未宣告的战争.

---

一、港口重构:从打狗到新维多

1938年春,总督艾斯顿爵士向殖民地议会宣布,打狗港将进行全面军事化改造工程,正式更名为「新维多港」.这不仅是命名上的象徵,更意味着福尔摩沙南端将成为英国海军在东亚的关键军事枢纽.

港口扩建包括两座深水码头、一组与油料仓储区,以及连接凤山飞行场的新式军用铁路.部分港边聚落被强制徵收,居民迁往北方郊区,政府为此成立临时安置办公室,却无法完全平息民怨.

「过去我们靠海吃饭,现在只能看着铁丝网与枪口.」一名渔夫在接受《福尔摩沙日报》采访时苦笑.

红毛港附近也被划为军区,港道口设置浮动雷网与灯塔观测站.原属民营的船坞改为皇家海军维修所,工人必须配戴编号识别证进出,连每日的船只动态都须备案於港务司令部.

---

二、军事与谍报的双重扩张

军港建设之余,总督府也同步强化情报安全.自1935年起,殖民地警察总署即发现日方透过各式文化机构,建立间谍网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最引人注意的是「东亚学术交流会」,名义上推动日英学生互访,实际上由日本驻厦门领事馆协助资助,安排年轻福尔摩沙人赴日留学,接受情报训练後回台「服务」.

1939年冬,府城某报社编辑之弟在家中被查获电报密码本与日制无线电发报器.经审讯,他供出自己曾於东京接受「现代东亚地缘研究班」训练,返台後负责蒐集打狗与嘉南平原的铁路运输情况.

类似案件陆续爆发:J笼港水手失踪、大墩夜校教员与驻港士兵私下联系、沪尾书店收受日方捐款.艾斯顿紧急设立「治安特别调查课」,由l敦派驻情报军官领导,并扩编殖民地警察中的「高阶情报巡官职系」,专责监控可疑组织.

---

三、青年动员与阶级矛盾

与此同时,殖民地当局推动本地青年军训政策,成立「福尔摩沙义勇队」,名义上为通讯与基础防卫预备役,实则为必要时可快速动员的本地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