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苏伊士风云(1 / 2)
第三章:苏伊士风云
我记得那是1956年夏季最炎热的一天。开罗的太yAn如火般灼烧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沙尘与汗水的气息。身为英情六处的情报员,我当时奉派驻守在开罗,卧底於英国大使馆中担任一名低调的武官助理。然而那一天,7月26日,却成为了大英帝国在中东命运逆转的转捩点。
下午时分,我混在人群中来到亚历山大港的一座广场,周遭挤满了激动万分的埃及民众。埃及总统贾迈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正站在露天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他的声音回荡在广场上空:「苏伊士运河现在回到我们手中,不再受外国人的摆布!」话音一落,群众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我心头一震——纳赛尔竟公然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掌声与叫好声彷佛海啸般包围着我,但我的内心却翻涌起不安的浪cHa0。我清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麽:英国和法国对这条运河的控制权将不复存在。作为连接欧洲与亚洲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是西方石油生命线,每年大量的中东石油经由此航道运往欧洲。如今纳赛尔一声令下,运河落入埃及之手,势必冲击我们在中东的战略利益。我迅速挤出人群,避开欢庆的人们,匆匆返回使馆向l敦发出紧急电报。
l敦,唐宁街的地下作战室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焦躁的烟草味。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脸sE铁青,一掌重重拍在长桌上。「这是对英国的羞辱!」他怒吼着。会议桌旁,国防官员和情报高层噤若寒蝉。我笔挺站在墙边,和其他MI6同僚一起等候指示。艾登转向我们,眼神如刀:「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军情六处有何建议?」
我身旁的上司清了清喉咙,小心翼翼地说:「首相,目前唯一能扭转局势的办法……恐怕是武力。法国人和以sE列人都对纳赛尔不满,或许我们可暗中协调,共同发动一场行动,推翻纳赛尔的政权。」艾登沉着脸点点头:「去联系法国和以sE列,拟定计画。」
就这样,一项大胆而隐秘的Y谋开始酝酿。我作为MI6联络员,被派往巴黎与以sE列密使碰头。十月下旬的一天夜里,在巴黎郊区塞夫尔的一栋别墅内,英法以三方代表秘密会晤。我站在门外戒备,只隐约听到内部争论激烈。会後,我的长官出来简短地告诉我:「计画定了。以sE列会先攻击西奈半岛,然後我们和法国以调停名义出兵运河区。」听罢,我心中五味杂陈——这明显是场Y谋,但为了帝国利益,我别无选择。
10月29日夜,战火骤然降临中东。以sE列军队闪击西奈半岛,埃及军队节节败退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塞浦路斯的英军基地待命。翌日清晨,英法联军以「保护运河安全」为由发出最後通牒,要求埃以双方撤军。但这不过是走过场的藉口。没过几个小时,英国皇家空军便开始轰炸开罗郊外的军事设施和飞机场。远在基地内,我都能感受到大地轻微的震颤。
我们MI6小组紧盯着无线电。突然,一条密电传来:「开罗电台呼叫:埃及宣布将炸沉运河内的船只!」原来,纳赛尔为了阻止我们夺取运河,不惜下令将数十艘废旧船只凿沉在苏伊士运河航道,让运河瘫痪。听到这消息,我默默握紧拳头——这个埃及人果然宁折不弯,宁可毁掉运河也不让我们轻易得逞。
几日後,我随英军空降部队参与了对运河北端港口塞德港的攻击行动。11月5日黎明,我们乘坐的运输机在防空Pa0火中颠簸前进。透过舱门,我看到天际线泛着鱼肚白,和不远处冒起的浓浓黑烟。砰!机身剧烈一震,一枚Pa0弹在旁爆炸,碎片撞击机翼。我屏息祈祷终於安全抵达投送区。跳伞降落时,眼前的城市犹如人间炼狱——建筑物燃烧倒塌,街道上满是惊慌逃窜的平民和全副武装的士兵。
落地後,我迅速解开伞索,拔出随身手枪藏身一处墙角。周围英军士兵也纷纷着陆,与埃及守军展开激战。巷战中子弹呼啸,尘土飞扬。我紧贴墙壁前进,突然一名埃及士兵冲出巷口举枪瞄准我。我几乎看到了他惊怒的眼睛,电光火石间,「砰」一声枪响——那士兵x口绽出一朵血花,软倒在地。我的一名英军同伴及时开火救了我一命。他朝我扬了扬下巴示意继续前进。我点点头,心跳如擂鼓。
经过数小时激战,英法伞兵终於控制了塞德港大部分地区。港口的硝烟中飘扬起英国米字旗和法国三sE旗。然而,就在我们准备进一步南下控制整条运河时,却接到了上级突然传达的停火命令!所有人一片错愕——眼看胜利在望,为何要骤然收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