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2 / 2)
胡巴依原本做的生意是将丝绸卖到疏勒城,然后再从疏勒城中买来香料卖给沙州。
如今关内还在战乱,西域的香料卖不出去。
原本胡巴依还可以在瓜州或者酒泉收购丝绸卖给西域商人,但是听说酒泉那边官府贴出了告示,不允许民间客商卖丝绸布了,所有的西域商人想要购买丝绸,都要在官府的织造局里买。
织造局的丝绸质量次价格高,如果在织造局进货,那胡巴依根本就没什么利润可言了。
胡巴依干脆没进丝绸,而是冒险跑了一次短途生意,将瓜州的铁器卖到了高昌城,没想到意外的大赚一笔。
瓜州铁优质耐用,在高昌城里大受欢迎,胡巴依的货物一售而空。
瓜州的铁器同样也是建宁王麾下的铁务局贩卖的,但是价格就和关内的铁器价格差不多,质量上还要高出不少。
听说沙州城里还有不少新的产品,胡巴依一方面是来旁听沙州会议的,一边也是考察一下沙州的市场。
胡巴依是西域商人,他祖上是疏勒国人,他们家族汉化之后才开始在陇右做生意。
西域小国林立,胡巴依自然也有其家族的存亡之道。
大唐强盛的时候,他们就归化大唐学习汉语,如今胡巴依正在打算将家迁往沙州,自然要看看建宁王到底是个什么政策。
与此同时,一种言论也在悄然的酝酿,原本就掌握话语权的“贤良文学”,正在沙州、瓜州和西州三州之地制造言论。
进行过大索貌阅的沙州和瓜州,被建宁王打压过的豪强大族也在逐渐发声,支持这些“贤良文学”的言论。
这个言论就是朝廷控制“山川泽矿”,垄断盐铁是“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这个帽子扣下,对于建宁王霸府就更加不利了。
偏偏这样的说法还很有市场,如今在沙州城的“贤良文学”们纷纷逐渐形成了舆论的压力,请求建宁王殿下开放“山川泽矿”于民,开放被官府垄断的盐铁官营。
除了攻击建宁王霸府牢牢控制盐铁和山川泽矿的政策,这群“贤良文学”还攻击建宁王霸府兴办工商,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他们提出农业是国家之本,需要重农而抑制工商,将农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第一百六十四章 利归于“民”?
沙州城里,各个酒楼茶肆都在讨论沙州会议,刘宴和杨炎刚进了一家茶肆,就听到隔壁桌几个读书人打扮的人在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