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无解的题(1 / 2)

小武打开书,入眼的是一行行的田亩数目与武家在并州的房契。

张阳又道:“是小慧让人去安排的,用了一个月办妥。”

“嗯,谢谢师父。”

张阳拍了拍她的肩膀,又道:“你与小慧一样,自小懂事以来就在我们身边长大,还记得当初小慧拜师的时候,你还安慰她不要哭,那时候你可是小慧的依仗。”

闻言,小武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她轻声道:“小时候,小慧很爱哭。”

“嗯,家里还有不少事要忙。”

“弟子这就去帮小慧。”

这姑娘又快步跑开了。

张阳看向窗外的蓝天。

李玥带着一件衣裳走来,披在夫君的背上仔细看了看,“家里有好多名贵布料做的衣裳,夫君总共穿了几回?”

见夫君不答话,她又道:“就一回,就穿一天,还是应付我的。”

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衫,张阳讪讪一笑,“这一身穿着也挺舒服的。”

李玥试了试衣裳的肩膀宽度,点头道:“嗯,正合适,这是皇后让人送来的丝绸,很名贵。”

“丝绸不耐穿,我平时都是体力活,容易磨损。”

沉默了片刻,张阳又补充道:“应该说是现在的纺织工艺还不够好。”

李玥笑道:“婶婶说得不错,夫君就是清贫惯了。”

“清贫好呀。”

想到村子里开工了,山腰处的钟楼也搁置许久了,张阳松了松肩膀走出房间。

在车间内有一个竹篓,篓中只有锤子和锯子,还有一把用来涂墙的铲子。

再拿一些绳子,张阳觉得眼下的工具就够用了。

小清清正在玩着一把扇子,扇子是孔雀扇,宫里也时常会拿一些奇珍送来,像这种用孔雀翎做成的扇子本就不多。

“爹爹去做什么?”她拿着扇子欣喜地问道。

“建房子。”

闻言,她一副乖巧的模样,“那女儿就不去了。”

孩子就是这般,拿着羽扇的时候她也会优雅起来,拿着长弓的时候,她会将自己想成一个豪迈的游侠。

唯独不爱写字,欧阳询老先生不止一次说过,这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并不是一个能够学书法的料。

张阳来到山腰,经过一个冬天的霜冻,这个建设到一半的钟楼还算是结实。

现在的钟楼只有一个人高,往上还要接着搭。

从一旁锯下一些竹子,用绳子捆绑起来做脚手架。

刚过了辰时,也正是龙武军操练的时候,从营地看向骊山就可以见到那座正在修建的钟楼。

李靖看向李孝恭,“张阳在山上做什么?”

李孝恭揣手凑上来,看着山腰上忙碌的身影又道:“是呀,天气还没转暖,这小子是在做什么?”

移开目光,又道:“药师,在骊山一定要用早上的饭食。”

李靖中肯点头也是,“骊山早上的饭食是最丰盛的。”

龙武军有各队的裨将可以带着操练,等到午时,李靖再来看的时候,张阳已经用脚手架将那小楼给围了起来。

而他正在站在脚手架上,给这个小楼添砖。

张阳是个做事很有恒心的人,有些事或许别人忙个三五日就会放弃了。

可这个人不同,据说骊山上的新家就是他自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建设骊山的新家他用了四年时光,而建设整个骊山又用了八年。

这八年骊山一直都以张阳的想法改变着,他是个做事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人。

听到了鸟鸣声,可以知道天气要转暖了。

长安各县要改制作坊,很快就有各县的县丞前来骊山相问。

现在裴行俭正在推行作坊改制,如果关中可以顺利推行还要推行到各地的州府。

这些与骊山有过合作的乡县,自然是要过来过问的。

李泰与武士彟接见了各县的县丞。

听着他们叽叽喳喳说着,李泰很是苦恼,无非就是朝中管着太麻烦了,有不少作坊都要重建。

重建就要停工,耽误村民们劳作。

李泰不愿意听他们牢骚,又道:“朝中对生产规范的要求也都是按照骊山生产方式来制定的,以前骊山也劝过你们,生产要严格,往后就能避免许多麻烦。”

“魏王殿下,我们往后一定都听骊山的。”

“对,我们都听骊山的。”

李泰的目光扫过众人,淡淡道:“现在开始所有的作坊都按照朝中的要求来改建,至于耽误的经营骊山可以先让你们赊着,过了农忙时节再补上。”

长安城十二县有七个县与骊山有了合作,包括耕种果蔬与作坊生产,开了这个头之后,就停不下来了。

武士彟低声道:“为了满足关外的肥皂需求,今年开始骊山要将肥皂作坊也下放出去,先建设五座肥皂工坊,往后挑选其中三座较好的来经营,骊山直接给予秘方,以后骊山不出肥皂了。”

闻言,一众县丞都激动了起来,肥皂是一块大蛋糕,骊山说不要就不要了,这对各县来说都是一个富贵机会。

别看这些县丞一个个口中说着全听骊山吩咐,还不是想要利益,有了利益他们才会更好地做事。

要不是因为姐夫的要求,李泰真不想参与这些事,到现在还有些懊悔当初让上官仪离开骊山。

应付这些县丞让人感觉很疲惫。

李泰懒散地撑着下巴,手里拿着一份账册低声道:“各县按照朝中的规制进行重建或改建,谁家先完成了朝中的要求,就将肥皂的生产任务给予最先得到朝中许可的五家。”

“喏!”

众县丞急忙应声,脚步匆匆地离开,生怕耽搁半分。

走着走着,成了快步,最后有县丞跑了起来。

李泰皱眉道:“别看那几个须发都白了大半,跑起来倒挺快。”

武士彟问道:“当真要将肥皂的秘方交出去吗?”

闻言,李泰终于坐正了,他气馁道:“肥皂的秘方很简单,简单的制造工序早晚会被寻出来,在肥皂的生意上骊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利润,而且肥皂越来越廉价了”

“现在的骊山正在往更精尖的生产上突破,肥皂的生产很简单,对骊山来说价值已没有这么高了,落后的产业留在骊山只会耽误生产力,与其耗费骊山的资源和人力,不如分出去。”

“从而满足中原各地的需求与关外的需求,用姐夫的话来说这是必然的趋势,骊山留不住的就不用留,骊山没必要留的产能,早点抛出去为好。”

“将更多的资源用在需要的生产上,造铁造铜便是骊山的头等大事,骊山要从生产货物的阶段转变成制造生产工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