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OGO到黑板(1 / 2)
我的手指在数位板上游走,萤幕上的线条流畅、锐利,每一处光影都经过JiNg心计算。我擅长极简风的设计,讨厌无意义的装饰。sE彩、构图、留白——一切都应该有自己的逻辑,而不是迎合所谓的市场需求。
桌上摆着几张早已完成的草图,我对它们很满意。每一笔线条、每一种配sE,都是我对美学的理解。我相信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情绪的传达。可惜,这种信念在公司里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这个LOGO能不能再大一点?”客户甲方的回馈又一次出现在邮箱里。
再大一点。再醒目一点。再加点‘高级感’。
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改了多少次,从最初JiNg雕细琢的作品,到最後变成一个充满粗暴渐变sE的庞然大物。我甚至可以预见客户最终的评价:“嗯,还行吧。”
但“还行”是我最不想听到的评价。
作为设计师,我曾幻想过用作品改变世界,哪怕只是让某个角落更美一点。但现实是,世界不在乎你的设计理念,他们只要一个符合他们期望的视觉符号——不管那符号有没有灵魂。
我很清楚自己是个固执的人。我喜欢极简、讨厌花哨,欣赏理X的线条美感,抗拒所有“没有道理的”设计修改。我不想迎合,不愿妥协。但最终,我还是被现实踢出了局。
现实的无奈——失业的夜晚
的邮件静静地躺在收件箱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很遗憾,公司决定终止您的合同……”
终止。不是谈话,不是商量,而是直接结束。
我盯着那行字,萤幕的光映在眼底,像是某种讽刺。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好相处”的设计师,和同事的关系也一般,甲方的回馈总让我感到沮丧,公司最终选择让我走,并不算意外。
但即便如此,看到这封邮件,我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设计师的世界需要耐心、灵感、灵魂,但在公司里,它只需要听话。我听不进甲方的“灵感”,也不愿意做“听话”的设计师,所以我被淘汰了。
天sE已晚,街道上的霓虹灯在的空气里闪烁。我买了一罐啤酒,靠在便利店门口喝了一口,冰冷的YeT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能让我的心情变得更轻松。
接下来呢?
继续找设计工作?去另一家公司重新开始?还是……放空自己,等灵感重新回归?“喂,我有个事儿问你。”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老朋友李然。
李然是我大学时期的朋友,严格来说,他不是学设计的,但我们曾经在一个社团里共事过。那时候,我是社团里负责视觉设计的人,李然则是组织策划,每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展板设计基本都由我来完成,而他负责拉赞助、找场地、协调资源。
说实话,我们俩的X格很不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是典型的I人,喜欢安静,擅长在自己的世界里打磨作品,能用设计G0u通,但不喜欢跟人打交道。而李然是E人,总是笑嘻嘻的,口才好,能跟各种人打成一片,就算是初次见面,他也能三句话让对方放下戒备。
我们配合得不错——他提供方向,我负责执行。後来毕业,他进了教育行业,而我选择了设计。虽然工作方向不同,但偶尔还是会联系。
李然为什麽给我介绍工作?
我被裁员後,原本打算找个地方放空自己,没想到李然突然打电话过来。
“喂,我有个事儿问你。”
他这句话一开口,我就知道没什麽好事。李然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找人,他的开场白通常意味着麻烦事或者某种推销。
“你最近怎麽样?”他问。
我叹了口气:“还能怎麽样?刚丢了工作,准备进修一阵子,或者随便找点活g。”
“巧了,我正好有个活儿介绍给你。”
“什麽活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当美术老师。”
空气瞬间凝固。
“哈?”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麽?”
“美术老师,一所高中,工资不低,福利还行。”
“……你开玩笑的吧?”我差点把啤酒喷出来,“你怎麽会觉得我适合当老师?”
“因为我觉得你挺有意思的。”李然笑了,“而且,你画得好。”
“但这和‘会教书’是两码事。”
“你小时候不是挺崇拜当老师的吗?《GTO》里的鬼塚英吉不也没什麽教学经验吗?再说了,你不喜欢打工,那去当个老师,总b天天被甲方折腾强吧?”
他确实懂我。这家伙擅长用对方的逻辑来劝人,把我的兴趣点和现实需要结合在一起,找出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
“等等,你怎麽会认识这所学校?”我狐疑地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大学室友在那边当年级主任,他们缺个美术老师,我就想到了你。”
“你当我是救火队员?”
“别这麽说嘛,听听也不吃亏。”李然继续劝,“你反正现在也没事g,试试看呗。”
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轻快,仿佛这不过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实验。而我盯着便利店的玻璃窗,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行人,手指敲着啤酒罐的边缘,心里乱成一团。
我真的要去试试吗?
我对“老师”这个职业的最初印象,来源於我的父亲。
他也是一名老师。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穿着一件略显老旧的衬衫,眉头微皱,目光严肃。他的眼神里总有种说不清的意味,像是对世界有太多的不满,但又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执拗。
小时候,我并不理解他眼神背後的含义,只知道他总喜欢给我讲道理——不论是成绩、做人,还是未来。他的语气总是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权威感,让人无从逃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有一次,我在作业本上随手画了一只鸟,他看到後,并没有像我的小学美术老师那样夸奖我,而是皱起眉:“你这是什麽?作业本是用来学习的,不是让你胡乱涂鸦的。”
“可我就是想画。”我小声嘟囔。
“想画?想画能当饭吃吗?”他的语气不重,但足够让我瞬间泄气。
从那以後,我逐渐学会在他的目光下收敛自己,不再在他面前画画。
但他还是会在我的考试成绩上挑刺,要求我更加努力。有时候,他会坐在书桌旁,一边看着我的练习册,一边摇头:“你这道题思路不对,逻辑太乱,别学花里胡哨的东西,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我想他是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直到有一次,我看见他在学校里教课。
他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语速不快,却很有力量。教室里的学生都盯着他,没人敢走神。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父亲的严厉不仅仅是对我——他对所有学生都一样。
他是真的在意这些东西,他想让人变得更好,即使方式不那麽温和。
可惜,我没能来得及问他,他对“老师”这个职业,到底是什麽样的看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父亲去世得很早,我还没来得及理解他的世界,他就已经离开了。
很多人都说他是个“好老师”,有些学生甚至在他的葬礼上哭得b我还伤心。可我却始终对他没有清晰的认知。他对我是严厉的,对别人呢?也是一样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