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一箭如故(1 / 1)
\r\r\r
昆仑八十八年秋,七月。
夜雨溟蒙,涓细的水流沿着陈旧木纹潺潺而下,滑下屋檐,落成一滴滴掺了灰的水珠。屋子里传出的二胡声幽咽低回,雨不大,但雨声仍是掩盖了大部分乐声。
这是一间破旧客栈,虽然旧,但不小,大堂中整齐摆着十几张桌子,仍显得有些空。这也难怪,早几年来,还能看到原本放在门口的雕花屏风跟屋角的青瓷花瓶,掌柜说这是门面,若不是几年前老太爷发了风病,也舍不得拿去换一口柳木棺材。现在只剩下墙上挂着的几串大红灯笼,每盏足足有三尺大小,当中几个破损的,被漏进的细风逼得偏偏倒倒,仍在奋力摇曳着,像台上的盲眼乐师一般,硬撑着福居馆曾有的气派。
福居馆在青城派辖内,就座落在前朝驰道旁。那是一百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这个叫易安镇的地方曾有个驿站,平时车马往来,虽然算不上繁华,总是个热闹地方。自从没了皇帝,整个天下就被各个大小派门控制着,随着地图上重要地点的变动,旧的驰道逐渐失去功能,势必要被新的驰道取代。
青城派是九大家之一,昆仑共议排得上席次,经过近百年的积累,财力人力早非当年一个小小门派所能比拟。三十年前青城派开了新驰道,新的驰道只与易安镇隔着一座小山丘,驿站也跟着迁移,路客渐次少了,易安镇也就慢慢荒废了,镇上的年轻人不是搬到城里就是跟着新驿站移居到一山之隔的新安镇,只留下眷恋故土的老人与他们的居所一同颓倾。
奏二胡的琴师是今天请来的,皓发斑杂,约摸五六十岁,微张的眼皮底下露出一对浊白眸子,像是把牛奶倒进茶中,在里头晕染开来的白。他揉弦拉弓流畅无碍,琴曲沧桑,琴艺却不算高明,看来似乎是半途出家,偶有错音,听得掌柜不住摇头。早知道今天有贵客光临,就不该可怜他眼盲,被看了笑话,指不定还得少了打赏。
只是掌柜的操心多余了,福居馆里头二十几名男女老少,两两三三,几乎把桌子占满,他们各自交谈,掩盖了老琴师的琴声,没人注意他在弹些什么。
一名脸色黝黑的壮汉朗声喊道:“小二,再来一斤竹叶青!”
跑堂的小二应了声好,掌柜忙不迭地喊道:“竹叶青没了,就剩锦江春啰!客官酒量这么好,一斤怎么够,要不来两斤呗?”
店小二不由自主地皱了一下眉头,他知道店里还有竹叶青,只是锦江春比竹叶青贵了两成,掌柜的想占点便宜。
坐在壮汉对面的大胡子道:“还在干活,别喝多误事。”壮汉挥手道:“说一斤就一斤,哪这么多废话?去!”
店小二来到后堂的酒架,看了看锦江春,又看了看下边架上的竹叶青,犹豫了一下,就听到脚步声,回头见是掌柜的跟了进来。掌柜的见他犹豫,骂道:“想什么呢?锦江春在上边!”
说着,掌柜的拿了个空酒瓶走到酒架前。他身材矮胖,垫了脚尖才把锦江春拿下,倒了三分之一到空瓶里,掂了掂份量,又从下边取了竹叶青倒进锦江春里。店小二吃了一惊,忙道:“掌柜的,这样不好吧?”
掌柜的道:“客人爱喝竹叶青,我套点给他。就知道你死心眼,刚才是不是想着拿竹叶青出去?”
店小二道:“做生意,实诚点好,外面那客人挺凶的。”
掌柜的回道:“这些粗人哪分得了这么仔细?没套水进去就算便宜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