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兴举义兵(1 / 1)

(' 事发突然,突然到什麽程度呢?就连事件的发起者赵孝骞自己也觉得突然。 直到他坐在官署里,对摩下龙卫营将士发出一系列命令后,他的脑子里还有一种懵逼的感觉我是谁?我在干什麽?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有时候灵感来了,挡也挡不住。 只能说,梁太后来得恰到好处。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不同,导致最终的命运和结局都不同。 梁太后觉得自己是太后,一国之主,宋国再如何不讲规矩,也断不可能将前来和谈的她置于死地,以礼仪儒道立世的宋国做不出这种事。 她没想到的是,宋国崇尚礼仪儒道,但赵孝骞不是。 他是个异数,也是个变数。 还有就是,梁太后如果听话乖巧,赵孝骞也不至于敢对她下手,毕竟有辽国保着她。 可惜的是把持朝政日久,梁太后膨胀了,不仅敢对宋国发起战争,对辽国也开始不敬了。 民间管这种行为叫「作死」。 当宋辽两国都发现梁太后已成了三国棋盘上不可控的因素,她唯一的下场只能被抹去。 谁都不愿自己的邻国之主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梁太后打死也没想到,宋国竟然会趁着和谈的机会对她下手。 礼仪之邦真就一点诚信都不讲了吗? 馆驿外,兵马调动的动静越来越乱,梁太后带进城的两千护军惨叫连连,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 梁太后坐在屋子里脸色铁青,她知道自己跑不了,而她的随行大军在城外五里扎营,一时间也救援不及。 现在她唯一的指望是辽使。 西夏是辽国的藩属国,辽使不会见死不救的,只要此时辽使出面干预制止,她还有一线生机。 「辽使住在何处?他来了吗?」梁太后惯来平静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惶恐。 喊杀声已越来越近,她不能不慌张。 身旁的宫女早已吓得瑟瑟发抖,颤声道:「辽使也住在馆驿,已派人催请了。」 「再派人去请,多派几个,十万火急之时,辽使必须出来制止宋军的胡作非为!」梁太后厉声道。 宫女战战兢兢应了,正要出门,却听屋外传来一声轻笑「不必了,我已来了。」萧光敬笑吟吟地推门而入。 夏州城外五里,西夏太后随军大营。 这次和谈,梁太后为表诚意,只带了一万兵马跟随,今日进城前为了立威,白白牺牲了一千兵马,跟随梁太后进城的有两千兵马。 此时的大营内,只剩下七千人。 对夏州驻扎的宋军兵马来说,这点人马连塞牙缝都不够五千火枪兵足够送他们与九泉之下的祖先们团聚。 趁着黑夜,伸手不见五指,龙卫营两万兵马出城,悄悄将大营围住。 黑夜之中,信火冲天。 大营四面楚歌,西夏军将士在睡梦中被惊醒,衣甲不整匆匆抄起兵器抵御。 梁太后没想到,随行的西夏军也没想到,宋军居然如此不讲武德,竟趁和谈之机对他们下手。 战斗从开始到结束,时间短暂得令人不敢置信。 火枪兵几轮齐射后,西夏军基本已被打散,将领们死的死,逃的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 小半个时辰后,大营七千兵马,死伤者大半,剩下的缴械投降,老老实实跪在宋军面前。 种建中披戴甲胄,大步流星走进大营内。 虎目一扫投降的人群,种建中沉声道:「西夏之主李乾顺可在?」 人群一片安静,没人回答。 种建中语气渐冷:「李乾顺,自己站出来!莫逼我动粗人群骚动片刻,一名瘦小的少年怯生生站了出来,少年大约十一二岁的模样,穿着西夏军普通军士的衣裳,显然刚才在乱军之中想跑,却没跑掉。 种建中盯着他,道:「你就是李乾顺?」 李乾顺吓得浑身直颤,眼泪止不住地流,强忍着没哭出声。 「朕是李乾顺,西夏之主,将军任杀任剐,但请放过朕的勇士,他们是无辜的—————」 话说得硬气,但千古艰难事唯死而已,面对宋军的屠刀,李乾顺终究无法克制内心对死亡的恐惧,说完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 ' ')(' 旁边几名长须文臣模样的人也跟着泪流满面,其中几人勇敢地站出来,拦在李乾顺面前,一脸无惧地怒视种建中。 种建中笑了。 蛮夷之国,终究也有几个忠臣的,嗯,画面很感动。 双方对峙良久,种建中突然朝李乾顺抱拳躬身行礼。 「外臣种建中,拜见西夏皇帝陛下。」 李乾顺和几名西夏忠臣吓得往后退了一步,惊疑地看着种建中。 种建中沉声道:「外臣听闻,西夏朝纲不振,太后把持朝政,后党权势遮天,君弱臣强,纲常沦丧,我大宋以仁孝忠节立国,安能坐视邻邦君主陷于水火?」 「今晚我奉环庆路经略安抚副使赵孝骞之令,冒昧兴兵,为西夏皇帝陛下清君侧,废后党,除奸侯,我大宋愿以此为礼,祈宋夏两国永罢刀兵,睦邻万世。」 「此刻起,外臣恭请西夏皇帝陛下还朝亲政,握宪掌权。」 说完种建中朝李乾顺躬身一礼,垂头道:「外臣代大宋君臣,贺西夏皇帝陛下! 李乾顺和几名西夏臣子呆若木鸡,一脸懵逼地看着种建中这——···什麽情况? 朕什麽都没干,特麽的竟被外国人清君侧了? 看种建中的架势,不像开玩笑,你们干下这麽大的事, 就为了帮我亲政掌权? 朕上辈子一定拯救了银河系!整个宇宙都弥漫着朕的福报! 满头雾水的李乾顺仍不敢置信,身子抖索个不停。 「朕————-朕,已落尔手,尔等究竟意欲何为?」」 种建中微笑道:「外臣刚才说得不够明白吗?我大宋兴举义兵,助皇帝陛下清君侧,还朝亲政。」 「你们··—·不杀朕?」 「陛下玩笑了,我大宋是帮陛下,不是杀陛下,圣驾归都后,陛下只管掌权亲政便是,大宋愿为陛下的坚实后盾。」 虽然才十一岁,但终归出身帝王家,李乾顺思索片刻后,渐渐回过味来了。 「太后在夏州城内,你们把她怎样了?」 种建中仍然微笑道:「『清君侧』的意思,当然是帮陛下清掉了。」 李乾顺瞳孔地震。 宋军竟杀了一国太后,这----已不止是无法无天了吧, 谁如此大胆,竟敢做出这等惊世骇俗的事儿? 李乾顺的眼里只有震惊,却没有半点悲伤。 正如赵煦与太皇太后的关系一样,李乾顺也恨不得梁太后早点死。此刻听闻梁太后被宋军除掉,他的心里只有喜悦,不可能有悲伤。 所以,太后死了,他终于能亲政了?西夏国的大权终于落到他的掌握之中了吗? 李乾顺震惊过后,眼眶顿时泛红。 登基这几年,梁太后和后党把持朝政,将他当成傀儡木偶,天知道他这几年过得多恋屈。 今晚太后终于死了,而他,终于成了货真价实的皇帝!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朕-—----要付出什麽代价,才能顺利离开夏州,还朝亲政?」冷静下来的李乾顺直视种建中问道。 种建中目露欣赏之色,不愧是皇帝,遇乱冷静下来后, 问出了一个非常睿智的问题。 「外臣只是武夫,可不懂朝堂事,陛下的这个问题,不如留到明日两国和谈时,亲自问问赵副使吧。 , 李乾顺目光闪动,脑海中顿时浮现一个关键词,「两国和谈」。 他好像明白了。 这个代价很昂贵,但,值得! 为了权力,他必须失去点什麽,这很公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