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新式战法(1 / 1)

(' 赵孝骞造燧发枪和火药的初衷是自保防身,经历过刺杀后,自己的生命比什麽都重要。 他没想过会被朝廷徵用,他以为大宋的火器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了,应该不会稀罕自己造的这些小玩意儿。 没想到自己终究还是弄出了超越时代的东西,大宋的火器如今只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燧发枪的面世,对当今的战争影响甚远。 尤其是火药,赵孝骞造出的火药是配比最佳,威力最强的那种,与大宋的所谓火药威力简直天壤之别。 不夸张的说,只要与军阵搭配得当,它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但遗憾的是,赵煦竟然说「可否保大宋疆土不被辽骑所犯」。 赵孝骞有点想笑。 大宋的官家和臣子其实早已失了进取统一之心,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什麽时候开始的呢? 大概是从太宗那时便开始了吧。 高粱河之败,雍熙北伐之败,君子馆之败。 太宗亲自参与指挥的三场大败仗,打得大宋服服帖帖,那位着名的杨家老令公,也是战死在雍熙北伐这场战役中。 后来真宗时期的澶渊之盟,更是彻底将大宋的脊梁打断,从此大宋再不敢言兵,对辽国一味妥协忍让,要啥给啥。 渐渐地,大宋君臣对辽国已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概念,那就是「辽人不可敌」。 进取?统一? 不,大宋只想苟安。 苟安的念头不是南宋才有的,是澶渊之盟以后便有了,一个国家的君臣上下皆已失了进取之心,哪怕割据政权都保不住多久,北宋变成南宋是历史必然。 所以赵孝骞如今造出了燧发枪和火药,赵煦的问题竟然是「可否保辽骑不犯」。 听听这话…… 明明手握杀人利器,却习惯性双手抱头蹲下。 脊梁断了,勇气没了,给他一颗核弹都没用。 赵煦的问题,赵孝骞没法正面回答,他怕自己忍不住说出难听的话,惹得龙颜大怒,给自己招来麻烦。 沉吟片刻,赵孝骞问道:「官家可曾发现,这种火枪虽然犀利,但缺点也很严重,比如填药装弹的时间过长,射程不够理想等等。」 赵煦想了想,点头道:「没错,朕也想说,又怕折了子安的锐气……」 赵孝骞扯了扯嘴角,你特麽还怕折别人锐气,你倒是拿点锐气出来呀。 「射程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枪管内刻划膛线,但有点困难,约莫一年半载能解决,至于填药装弹时间过长的问题……」 赵孝骞迟疑了一下,道:「臣请官家赐臣临时指挥之权,臣让这五百馀将士重新演练一遍,遇敌骑冲锋时如何处断。」 赵煦眉梢一挑:「子安还有这本事?好,朕允尔指挥之权,这五百火枪兵任尔调遣。」 赵孝骞谢过之后,转身面朝那五百火枪兵,沉声道:「诸将士听令,五百人马上分为三部兵马,三部人数均等。」 五百人遵令而行,在营官指挥下,迅速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人数大约一百六十馀人。 赵孝骞将三个部分命为三个小队,然后令第一小队面朝草靶一字排开,单膝跪下端枪瞄准。 与此同时,第二和第三小队站在后方迅速填药装弹,第一小队击发后立马后撤,继续填药装弹,而第二小队补上位置,单膝跪下击杀,紧接着后退,第三小队继续补上…… ', ' ')(' 击发之后撤回队伍末尾的小队也不闲着,一边整队一边继续填装。 空旷的校场上,已听得枪声不间断地响起,几乎没有停歇之时,经过三支小队连射五六轮后,赵孝骞终于下令停止。 然后赵孝骞转身朝赵煦行了一礼,默默地走到他身侧。 赵煦和军中一众将军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校场上仍未消散的硝烟,再看远处已被打得东倒西歪残破的草靶,不由目瞪口呆。 「这……这是什麽战法?」赵煦吃吃地道。 「官家,此为『三段射击式』战法,嗯……没错,又是臣想出来的小玩意儿。」赵孝骞面不改色地道。。 三段射击法,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欧洲,同时明朝也有了雏形。它的作用是弥补火枪无法连续性射击的缺点,既然无法连续,那咱们就轮着来。 战友在前面biubiu,我在后面装药,你们biubiu完了,我正好装完了药,轮到我上去biubiu了。 如今是大宋,没人知道打仗还可以这样玩,赵孝骞一不小心又开了先河。 赵煦又激动了,年轻人的情绪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热血中二。 「竟可如此?竟可如此?!」赵煦激动得打摆子,土鳖见了大世面的表情。 赵孝骞淡定地道:「是的,可以如此。如果三段填药时间还不够,可以改四段,五段,看个人爱好。」 「官家,假设对面是一支骑兵,人数就算有万人吧,当敌骑发起冲锋,通常两里内便要策马加速,战马到了五百步内,速度已是最快。」 「而我们只需三四千火枪兵,如方才那般列阵以待,从三百步开始射击,不间断之下,骑兵到咱们阵线前三十步内,大约已是伤亡惨重了,而敌人的冲锋,此时已不成形了。」 「骑兵中弹倒下,不会原地消失,他们战马躯体和尸体倒在冲锋的前路上,会形成障碍,被后面的骑兵践踏而过,尸体积累太多,骑兵根本无法保持高速冲锋,速度滞缓之下,便已注定了败局。」 不知为何,赵孝骞脑海里出现了一幕来自前世的画面。 无数汉人和八旗清兵源源不断地冲锋,却被数千英军用火枪轻易地击溃,无数人倒在数百步之外。 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碾压,就是如此残酷无情。 华夏百年屈辱史,自此而始。 这一世,有了他这个不该出现的人,偏偏出现了。 世界是否会变得不一样? 赵孝骞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华夏的今人后人,火药,不是用来放烟花的! 我们明明曾经掌握了先进的东西,为何仍要尝尽屈辱? 其实赵孝骞本来不想做这些事,当个混吃等死愉快啃老的世子不香吗? 费劲巴拉搞枪搞火药,出这麽大的风头被无数人注视,当这只出头鸟好玩吗? 不好玩,但不得不玩。 赵孝骞没忘记,如果自己什麽都不做的话,三十年后,大宋会发生一场剧变。 靖康之耻,两位皇帝和数千宗亲会被掳掠到北方,女子被凌辱杀害,男子被脱光了衣裳,在蛮夷的面前表演牵羊礼。 这些被掳掠的宗亲里面,就包括他。 也许,还包括自己的妻妾和子孙。 想到那一幕不堪的画面,赵孝骞不得不出这个风头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