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423巫王降世凭体二合一章节(1 / 1)
(' 423巫王降世凭体(二合一章节) 化身为王旭的雷俊,不在苏州外围多停留,继续追击大空寺方丈绝相和尚与空桑大巫欧红成。 两人分不同方向遁逃。 论及速度,都不算特别出众。 只是外围还有其他大汉修士,雷俊便也不同时张开两重大乘道景分别摄拿。 通过浩然玄圭化道家法力为儒家浩然气,他的大乘道景仍似经学大儒家国天下一样半张开,追向欧红成。 难得空桑大巫露面,雷俊更倾向于拿住这个目标。 欧红成被「家国天下」摄拿,断了去路。 可惜雷俊没能将之生擒活捉。 最后关头,这空桑大巫竟然狂嚎着身体自动四分五裂。 漫天血雾中,夹杂着大量诡异黑气。 雷俊仔细小心应对,才不给对方从内部沾染他「家国天下」的机会。 眼见欧红成亦非自愿,雷俊心知这是空桑中另有强者,早就在欧红成体内下了巫术禁制。 如此手段,恐怕九重天大巫也不足以做到。 极可能是先前令东阳山人王旭身中巫王降的存在。 手段倒是颇为狠辣,就是不知大空寺方丈绝相和尚那边是否相同情况? 但这趟倒是可以确定,大空寺同空桑大巫有关。 大汉人间当前种种异变,背后也都有空桑大巫手笔谋划。 并且,如果雷俊没有看错的话,欧红成的巫术传承,应该是空桑天京一路。 雷俊静心思索的同时,脚下不停,继续前行。 令叶氏丶李氏丶王氏心情复杂的是,他没有重回苏扬之地,而是直接北上。 欧阳靖远和方骏眉得以随行。 江南战场上,绝相和尚负伤而走,战局立刻扭转,大汉修士开始反攻,大空寺僧人则开始遁逃,只剩下些凶顽大妖不甘心离开,但也唯有且战且退。 大汉修士开始大面积收复大江以南失地。 雷俊化身而成的「王旭」,则径自前往大汉皇朝国都长安。 不过,他首先去的地方不是长安城,而是距离长安还有些距离的华阴。 在这里,有一座行宫。 大汉皇朝名义上的天子,项成元,当前在这里。 作为东宫代表的欧阳靖远,安静等在行宫外。 方骏眉则在头前带路,请东阳先生入行宫觐见。 行宫奢靡,「王旭」视而不见。 游园中,一群乐工伶人正在表演戏曲,这时因「王旭」到来,纷纷退下。 「王旭」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最后落在凉亭中一个中年男子身上。 对方衣着随意,神态慵懒,但山河国运龙气加身,不难令人确认,这便是当今汉皇。 「陛下。」方骏眉当先行礼:「东阳先生到了。」 汉皇项成元随意地摆摆手:「方爱卿先退下吧。」 方骏眉依言告退。 「王旭」负手而立。 汉皇项成元同他对视片刻后,先问起:「听方爱卿奏报,先生多年不履人世,乃是为了调养身体,至今仍未大好?」 「王旭」平静言道:「因为空桑巫门中人。」 汉皇项成元微微沉默半晌后,身体有些虚浮,起身无声向「王旭」一礼。 「王旭」并不意外的样子:「陛下亦受空桑巫门所扰。」 汉皇项成元闭口不语,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看向「王旭」的视线中,除了感谢外还有少许羡慕与钦佩。 「王旭」言道:「陛下无需客气,昔年机缘巧合,王某亦不曾料到,空桑中人谋划如此之深。」 到如今,他已然明白,昔年颇有贤名的汉皇项成元,为何突然昏聩。 对方发生变化,与当初东阳山人王旭突然避世断了音讯的时间节点颇为接近。 多半便是汉皇踩了空桑巫门中人的大坑。 东阳山人王旭阴差阳错之下,坏了对方的好事,但自身也因此早亡。 得他相助,汉皇项成元躲过一劫。 但没能完全躲过。 此后种种消极表现的背后,是他在辛苦对抗空桑巫门带给他的后遗症。 因为巫门咒术的诡异霸道,相关苦果,他还要一个人承受,难以对人言。 既是为自身,也是为听者。 哪怕现在对着同病相怜的「王旭」,汉皇项成元同样要谨言慎行。 对于「王旭」,汉皇除了感谢昔日相助之情外,同时还羡慕和钦佩对方可以免除后患困扰,能针对空桑,畅所欲言。 ……当然,事实上,他不必羡慕。 真正的东阳山人王旭,同样没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而能让项成元和王旭这等高手,还吃如此大亏,相信在空桑中也唯有九重天之上的存在,方能做到。 并且,多半不是初登九重天之上,而是似须弥中善智慧尊者一样,实力非凡。 不过因为当初天地大劫和其他或这或那的原因,对方坑了汉皇,反击东阳山人之后,情况应该也不顺心。 否则不至于等了这麽多年后,方才卷土重来。 此外…… 「陛下这些年来,可有赴龙虎山一行?」 「王旭」目视汉皇问道。 汉皇项成元颔首:「去过,但龙虎山那位老祖,自身似也有不妥,虽为朕谋划镇压诅咒,但终究没能将之彻底祓除。 此前大唐天师府一脉席卷大同再入我大汉,龙虎山整体隐入太清度人洞天内避而不见,想必是相同缘由。」 他招待「王旭」落座,接续说道:「须弥中虽有佛门尊者,但同样令朕有些顾虑,是以并未前往求助。」 项成元目光落在「王旭」身上,「王旭」面色不改,微微摇头:「医人者难自医,反之亦如是,王某能重见天日,亦有几分机缘巧合在其中,却难以帮上陛下。」 项成元轻叹:「先生说的是,朕明白。」 「王旭」则话锋一转:「解铃还须系铃人,陛下已经想到了,对吗?」 方才那些乐工伶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修为在身,甚至修为不低。 而他们,都是巫门中人。 项成元被「王旭」点破,神情平静,轻轻颔首,然后击掌。 一个女子从外走进来,先向汉皇行礼后,再转而看向「王旭」: 「东阳先生当面,空桑地都弟子尘嚣有礼了。」 「王旭」不语,只静静注视她。 尘嚣答道:「有些话,因为咒术的关系,我不方便言明,望东阳先生见谅。 我所能说的是,空桑中当前分作两脉传承,一脉名天京,一直在积极谋划。 如果他们功成,则我辈地都中人将不免被奴役或身死的局面,故而我们一直相助陛下予以宽解。」 「王旭」微微颔首。 他看着汉皇项成元,忽然问道:「陛下如果褪去天子帝王术的加持,一身九重天修为,是我儒家,还是巫门?」 汉皇沉默片刻后,叹息道:「朕学文武皆不成,致有今日之祸。」 他抬头看向「王旭」,言道:「此间事,还请先生代为守密,以免流言四起,动荡河山。」 「好。」 「王旭」先应下,然后问道:「东宫那边可知情?」 汉皇项成元:「璟儿知道少许,不过以他才智,料能猜出大半。」 「王旭」点点头:「我稍后亦要入长安宫中走一趟。」 汉皇问道:「晚些时候,先生可是回琅琊?」 「王旭」言道:「眼下无心回去,待将来再说,闭门久了,终于可以透透气,大好河山广阔,我重走走,四方看看,也顺道再查证一番巫门相关事,陛下无需费心找王某,空桑之事,王某亦会随时关注。」 说罢,他同汉皇告辞。 方骏眉依汉皇命令进来,陪同东阳先生出去。 汉皇面上流露出掩不住的疲惫之色,靠坐在椅中。 尘嚣在旁轻声道:「他戒心很重,并不全信陛下之言。」 汉皇没有回答,双目闭合,靠坐在椅中,已然微微发出鼾声。 ………………… 离开华阴行宫,雷俊下一个去的地方,便是大汉都城长安。 欧阳靖远早已做过通禀。 汉太子项璟在东宫设宴款待雷俊化身而成的「王旭」。 宴上一切如常。 待晚宴过后,汉太子屏退左右,先向「王旭」一礼: 「多谢先生昔年出手,相助父皇,否则结果可能不堪设想。」 「王旭」平静问道:「关于空桑的事,殿下知道多少?」 汉太子项璟摇头:「大都是些零散传言,经验证者少。」 「王旭」言道:「他们已有卷土重来之意,但具体方略,当前尚不明朗,我虽有意擒拿空桑大巫,但对方自我了断,没留下确凿线索。」 汉太子项璟:「巫门之术素来诡异霸道,先生不必耿耿于怀。」 他向「王旭」求证:「之前得到些许消息,空桑大巫亦分作两脉,分别称天京,地都,先生对此怎麽看?」 「王旭」摇头:「线索仍少,谁敌谁友,不宜妄下断言,便是两脉暗中合力,亦不无可能。」 汉太子项璟皱眉沉吟:「先生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这样一来,父皇那边……」 他抬头看向「王旭」:「不知先生接下来,准备驻留何方?」 「王旭」的回答,和先前给汉皇的一样。 汉太子项璟自是有些失望,但对「王旭」这等人物,谁都无法强留,唯有礼送对方离开,并希望对方能常回关中。 项璟本人接下来,即将动身北上,震慑蠢蠢欲动的异族单于。 离开长安后,东阳山人王旭身披蓑衣,身影便消失在朦胧烟雨中。 欧阳靖远,还有从华阴行宫过来的方骏眉目送对方离开,面面相觑,然后错开目光,一时间皆无言。 ', ' ')(' 心情复杂的不止他们。 琅琊王氏一族祖地内,以王严为首的王氏众人,此刻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东阳山人王旭,先是在鄱阳大泽北岸惊鸿一现,斩杀九重天大妖焰岛龟皇。 然后苏州李氏一族祖地之外,他正式震惊天下,一己之力挫退大空寺方丈绝相和尚和神秘大巫,令对方一死一伤,并扫荡众多妖族和大空寺妖僧。 其实力之强横,令整个大汉人间为之侧目。 新世代崛起的修士,充分体会老人们口中东阳山人曾经文盖当世的风采。 一如其自号东阳,当真仿佛大日凌空,照得四方无色。 连带着,琅琊王氏也随之名声大振。 在此之前,因为王旭久不现世,琅琊王氏自身人亦少,令不少人都开始质疑其名门地位。 如今王旭重现,一战名动天下,让琅琊王氏随之水涨船高。 王氏众人与有荣焉之馀,王俭丶王不久等人却带回令他们不知所措的消息。 虽然知道王旭和宗族并不亲近,但对方眼下表现出的态度,将直接动摇琅琊王氏传家立族的根本。 偏偏,对方的意见不容他们忽视。 往昔,琅琊王氏借王旭之声名,对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在王旭已然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他们便无法再装糊涂。 除非,琅琊王氏主动同东阳山人王旭割席。 依王旭性情,倒不至于因此触怒他引来祸患。 但再想借对方的势,自然不可能。 可若是当真按照王不久等人的想法来,那琅琊王氏整体将为之改变,届时借不借王旭之势,同样是另一回事。 众人心中之纠结,毋庸多言。 「时代大势如此,六弟看得很清楚。」 族长王严最后开口说道:「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只是相较于他,我们有更多牵挂难以割舍,于是心中存有侥幸之念。」 他看向身旁老者。 那是他的父亲,琅琊王氏上代族长王青柏。 王不久等人视线,同样望向自家祖父。 王青柏默然无语。 「有些事,长痛不如短痛,既然大势难违,不如早做准备。」王严见状便继续说道。 在场王氏众人,神色不一。 大汉名门世家之间,大都通婚,沾亲带故。 琅琊王氏内部争议,其他世家早有耳闻。 待如今听说东阳山人王旭的态度后,便是其他几大世家,亦为之震动。 有人动摇,有人不满。 整个大汉皇朝上下,都被波及。 青州叶族祖地。 大汉青州叶族的族老叶镛,望着窗外,久久不语。 他身旁有同族兄弟急声道:「大兄从江南传讯回来没?需尽快请他回来,方可拿个章程出来啊!」 其口中大兄,自是指大汉青州叶族当代族主叶钊。 此前苏扬一战,借东阳山人王旭击伤绝相和尚,击毙空桑大巫之势,叶钊也成功击伤那九重天鼋龙大妖,迫使对方遁逃。 大空寺和妖族虽然落败,但绝相和尚毕竟尚在。 大汉修士当前收服江南失地,仍有叶钊主持局面。 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北返青州,一定程度上便等于放大空寺一马。 至少,大空寺损失会比预期中小得多。 外敌在侧,则大汉皇朝内部,不论朝廷帝室还是各大世家名门,纵使有所动作,也不得不收敛手脚,不能肆无忌惮。 叶镛等人真正忌惮者,乃是世家望族自乱阵脚四分五裂后,朝廷便会轻松愉快地动手了。 「大兄已有回信。」叶镛轻声道。 看他表情,其他叶族中人都心头一沉。 叶镛言道:「大兄的意思,做两手准备,除了大汉皇朝……除了这方人间其他几家外,落力寻找其他人间中开枝散叶的苗裔,仅以大汉人间论,滔滔大潮,独木难支。」 他看着其他人,叹息一声:「当初我们和大同之间,互相提防,内耗实在可惜,大同和大唐人间那边,也是一样,可惜悔之晚矣。」 叶族众人默默颔首。 以当前大汉人间论,十二名门中,不算那个吃里扒外的王旭,当前第一高手其实是……九重天四层境界的萧族新族主萧静。 准确来说,对方并非大汉陇外萧族中人,而是来自大同。 但原族主萧轩有意相让,大汉陇外萧族内部没有意见,外部其他人同样不好说什麽。 如果萧轩和苏州李氏的李飞扬丶江州林族的林潇逸都成功臻至九重天境界,那大汉名门世家将拥有拢共六位平天下大儒。 如此势力,自是非同小可。 但悬天寺方丈心观丶龙虎山潘海林还有蜀山派陈令风同样可能跨出那一步。 更别说大汉皇朝毫无疑问名列前茅的三大高手,乃是汉皇项成元丶汉太子项璟以及王旭。 对于青州叶族等世家来说,情形仍然很不乐观。 如果大同五望尚在,局面势必好很多。 假使,再团结大唐人间的世家中人,团结其它人间的世家中人,早早互通有无,便似那须弥佛门一般,就又是不同局面。 其中大同,最适宜作为中转,联络四方。 但可惜,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其它人间,传言大多不乐观。 如今即便想要亡羊补牢,可能也没机会了。 若非如此,自家族主叶钊不会有「做两手准备」这样让人泄气的交待。 可叶镛等人,眼下唯有直面如此惨澹光景。 「大兄如此说法,可能也和苏州李氏的态度有关。」一名叶族家老轻声道。 叶镛等人闻言轻轻点头,心情更沉重。 叶钊就在江南,和苏州李氏并肩作战多时,打交道多了,对他们内部动向有所了解。 苏州李氏得王旭解围,祖地得以保全,这固然是天大的人情。 但涉及整个李氏命运的重要关头,人情只是一方面。 更关键在于李氏中人自身如何打算。 其中起最大作用者,不是李氏一族现任族长,而是基本已经预定下任族长位置的中生代顶梁柱李飞扬。 放眼大汉天下,他是最有希望在近年突破至九重天的修士之一。 如果他也跟琅琊王氏的王不久一个观念,那苏州李氏未来怎麽走,就当真两说了。 叶钊虽未明言,但就他观察的结果,恐怕相当不乐观…… 「依大兄吩咐,都速速准备吧。」叶镛最后说道:「密切关注其他家的动静。」 众人纷纷应诺。 ………………… 让大汉人间上下牵肠挂肚的「东阳山人」,并未在那里多留。 离开长安后,雷俊便径自返回大唐人间,然后再经由大唐人间,重归蓬莱。 眼下已经有更多天师府弟子,经安排进入蓬莱,在楚昆指点下,继续开辟茫茫沧海上的众多仙岛。 「师兄你这次快刀斩乱麻,大汉人间局面整体为之一变啊。」楚昆听雷俊大致描述此行经过后感慨道。 雷俊:「眼下言之尚早。」 楚昆想了想:「所以眼下可以确定的是,空桑巫门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大汉人间有动作,并且是……」 他稍稍压低声音:「……是一位九重天之上的存在亲自动手。」 雷俊:「不错,若非如此,东阳先生当年不至于早亡。」 楚昆:「如果当真如汉皇所言,天京一脉听命于巫王,地都一脉则试图阻止巫王降世,那麽,大汉龙虎山对天京来说应该是阻碍,如果昆仑中真有一位符籙派老祖的话。 而大汉龙虎山因为本派大师姐而隐没,等于是帮空桑天京和巫王牵制一个对手? 所以地都以为我们是敌人,故而才在异族汗国人间那边袭击唐师姐? 感觉也不一定吧……」 雷俊:「嗯,对空桑地都来说,大汉龙虎山的存在很有必要,但我们和他们之间并不一定非要是敌人,甚至也可能是空桑天京和巫王的阻碍,所以地都中人袭击小师姐一事尚存疑,不必过早下结论。」 楚昆好奇地猜测道:「从巫王的举动来看,九重天之上的存在当前确实不好直接降临人间,善智慧尊者如此,大汉龙虎山的祖师如此,娑婆中的尊者如此,巫王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长存于九天十地,但不能直接降临人间?」 雷俊:「各人情况可能亦有分别,否则娑婆那位佛门尊者当日大可亲临蓬莱,这里亦是九天之一。」 楚昆:「那黄金汗国的黄金汗,还有咱们大唐的女皇陛下,如果成功登仙成圣,岂不也是一样?」 雷俊:「黄金汗不好说,待本朝陛下远游归来后,想必便有答案了。 眼下我们专注自身修持,静观其变即可。」 楚昆:「是,师兄。」 雷俊在蓬莱中坐镇一段时间后,公开露面,返回大唐人间,重归自家山门祖庭。 回归龙虎山后,雷俊除了教导门人弟子外,便是按照自身步调,继续自身修行。 从玄灵一炁到丹灵三炁再到五灵五炁,他静心修持,不断默默积累。 修行过程中,雷俊进一步整理自身所学。 这趟去大汉人间,借浩然玄圭仿冒大儒出手,对雷俊而言是另一番体会。 其中变化,有利于雷俊从细节处进一步整理改良自己的神通。 例如仿冒儒家神射的阴阳神霄极光,仿冒儒家诗歌咏日的阴阳无极星煌,仿冒儒家经学家国天下的大乘道景等等。 九霄心雷,亦被他变化出有形之箭的模样。 凡此种种,皆是收获。 而随着时间推移,大唐龙虎山天师府之前一些闭关修行的同门,开始陆续有了成果。 首先是闭关冲击六重天到七重天之间天堑劫难的柯思成,终于功成,大唐天师府新添一位上三天高功长老。 到了此刻,他已年近百岁。 回首往昔,叫他心中无尽唏嘘。 相较于那些早早身陨,亦或者因天堑劫难而亡的同门,柯思成又自感幸运,其中感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恭喜柯师兄。」雷俊身为天师,为对方加籙。 柯思成恭声道:「谢过掌门。」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