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421大汉世家(二合一章节)(1 / 1)
(' 第422章 421.大汉世家(二合一章节) 「东阳先生!」 方骏眉丶方惜武等大汉修士一同上前,向雷俊化身而成的王旭行礼。 方岳同样端正衣冠,当先一礼:「后学末进方岳,久闻东阳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王旭」立在舟头,并不停留,只是冲方岳丶方骏眉等人颔首致意:「水患尚存,莫要疏忽。」 方骏眉这时说道:「陛下有旨,特请东阳先生赴长安一叙别情。」 「晚些时候吧。」 「王旭」看了方骏眉一眼:「你随我同行。」 方骏眉忙应道:「是,先生。」 他冲身旁方岳丶方惜武说道:「这边辛苦二位了。」 方岳:「诚如东阳先生所言,此地尚有水患需平复,方某正欲助一臂之力。」 方惜武深深看了方骏眉一眼后,不论心中作何想法,这时只能目送方骏眉离去。 方骏眉急忙涉水登舟,轻舟转即顺水而下。 「王旭」身披蓑衣负手立在舟头,平静问道:「方氏子弟?」 方骏眉:「学生方骏眉,先生唤我表字驰行就好。」 「王旭」不置可否:「陛下如今可好?」 方骏眉小心翼翼答道:「陛下安好,只是常念叨着当年故人如今寥落,前些日子听闻先生远游归来,陛下很是高兴呢。」 「王旭」言道:「大汉这些年,变化很大。」 方骏眉:「先生说的是,如今时代气象万千,种种变化确实令人目接不暇,不过好在先生远游归来,我大汉江山终于新多一擎天支柱,今朝若非先生经过,则焰岛龟皇这大妖定然肆虐鄱阳湖畔……」 「王旭」语气淡然打断方骏眉所言:「这妖龟能悄无声息潜过江南水脉,直至鄱阳大泽北侧,是得人相助。」 方骏眉先前见焰岛龟皇被这位东阳先生的家国天下所收后,心中便在猜度其最终结果。 论理说,经学大儒的家国天下虽然也能营造独立的天地世界,但封闭性没那麽好。 如果东阳先生本人在家国天下中主持倒还罢了。 但他人到了家国天下之外,放着焰岛龟皇这麽一头九重天大妖在其中,还不早翻了天? 哪怕焰岛龟皇重伤,冲不出来,也该能闹出不小动静才对。 这麽强的禁锢封闭能力,倒有些像道家符籙派高手的大乘道景。 但符籙派高手主持大乘道景,本人是肯定要身处其中的,也不会是这位东阳先生眼下模样。 对方同时身兼儒家三脉修行皆成就平天下之境,实力之高明,确实超出常人预计。 方骏眉心下惊叹的同时,亦在揣度「王旭」所言: 「诚如先生所言,大妖入我大汉山河,能避过江山龙气所觉,想必是有人替它遮掩,而且……定然是我大汉中人,而非南荒旁门左道。」 「王旭」目视前方宽阔江面:「乃巫门中人出手。」 他没有第一时间击杀焰岛龟皇,正是为了查证此事。 而方骏眉听了「王旭」所言,心中在咯噔一声响。 看着那身披蓑衣的背影,他左右为难。 前一刻还为对方修为实力而叹服,这一刻方骏眉就开始心中叫苦。 「王旭」没有继续开口。 方骏眉略微沉默后,终于轻声道:「先生慧眼如炬,学生不敢隐瞒。」 他取出随身一只锦囊,将之打开,从中倒出一块似是骨骼的玉石: 「此宝,乃学生一旧识相赠礼物,确是巫门之物无疑,但学生绝非暗通大妖之辈,还请先生明鉴。」 「王旭」这时终于回身,看了方骏眉一眼。 方骏眉神情坦然,将巫骨玉石呈上。 「王旭」不收,只淡然道:「好自为之。」 「是,先生。」方骏眉松一口气。 他身前的东阳先生,则陷入长考。 虽然都是出自空桑巫门传承,但不是同一流派……雷俊心道。 方骏眉持有的巫骨玉石,同唐晓棠自异族汗国人间送回的线索相似,应当是出自所谓空桑地都一脉。 而相助焰岛龟皇的巫门手段,则属于另一支。 传说中的空桑天京麽? 雷俊的大乘道景内,焰岛龟皇已经被瀚海剑丶广莫剑折磨得奄奄一息。 这大妖入了玄黄宇宙,便即察觉这里是道家修士的大乘道景而非儒家修士的家国天下。 至于此前滔滔剑气,乃是雷俊激发瀚海剑和广莫剑所得。 这两大神兵本就是儒家礼剑。 当初还被雷俊专门改良,以便利于施展元磁飞剑。 但其中根底都还在,此刻雷俊有浩然玄圭兜着,可以让它们再客串回儒家路数。 至少从外观察看上去似模似样,便如经学大儒的浩然剑气一般。 具体真相,只有进了那「家国天下」才能知道。 一如现在的焰岛龟皇。 可惜它已经无法把这个秘密传出去。 至于它挨得那一箭,在这大妖的认知中,倒确实像是神射一脉大儒出手。 但这个发现就更让它懵圈。 对方同时身兼道家符籙和儒家神射两脉传承,而且都有如此高明的造诣? 「暂时只能模仿白矢,还要把开疆箭界跳过去。」雷俊本人则微微摇头。 旭日弓是东阳山人王旭的宝弓不假。 但方才光箭源头却不是旭日弓,而是来自雷俊眉心。 经由浩然玄圭周转后,阴阳神霄极光看上去就跟顶尖神射大儒出箭相仿。 儒家神射九重天大儒,同样称平天下境界。 相较于经学大儒平天下五经和咏诵大儒平天下五化,神射大儒的平天下境界称五射。 分别对应白矢丶参连丶剡注丶襄尺和井仪。 其中九重天一层境界所成就的神妙,便称为白矢,攻击力极强且速度极快,几乎可以直接破开虚空。 神射大儒长时间蓄力下的白矢,如果对手不能提前警觉,则除了武圣外的同境界对手几乎都难以闪避。 如果箭已离弦,九重天的道家炼器派大乘高真有仙游天海都不好闪避,至少要修成大地苍茫气才有机会。 当初大同之战,大同方族的方行曾经冷箭袭击唐晓棠,唐晓棠亦是凭天心洞明法籙提前觉察予以避让。 雷俊借阴阳神霄极光模仿,倒是正合适。 反倒是此前八重天神射开疆大儒在开疆四界圆满时,箭定四方疆界,箭出界成,有局限封锁对手行动之效,令雷俊不便模仿。 虽然那样的箭矢不论射速还是威力都远逊于白矢,但雷俊目前做不到四记阴阳神霄极光演化开疆箭界。 于是,名为参连的九重天二层境界神妙,他也模仿不来。 那相当于是以连珠箭形成多重箭界叠加,加强限制对手的同时,再一同爆发出强大的伤害。 反倒是九重天三层的剡注和九重天四层的襄尺,雷俊可以模仿。 前者乃疾发之矢,心念之箭,念动即至,无需宝弓也能发强力箭矢,如果结合射伤神魂的特殊箭术,可以直接射杀对手神魂。 后者本意则是臣与君射,礼让君王,并立情况下后退一尺,但对于九重天四层的神射大儒来讲,则体现为身法,一尺挪移,无需动念便让过对手攻击,同时立即一箭还击,后发先至。 这一尺之内,神射大儒受到攻击应激而发,速度堪比同境界的武圣。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最大作用正是提防武圣近身刺杀。 对雷俊来说,这个就非常简单了。 所以他非常感谢东阳山人天纵之才儒家三脉修行并举。 对方如果只是经学大儒,那雷天师反而很多手段不便施展。 眼下看似拼拼凑凑,但雷俊自己一身所学修行之馀,本就有考虑互相组合搭配的问题,现在重新组合一番,于他而言也算另一重乐趣。 当然,真要彻底入了他的「家国天下」,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方那焰岛龟皇倒是硬气,口风很严。 但雷俊还是通过它得到一些有用线索。 这涉及到一个听过的名字,龙峰。 同先前谭木为有关的大巫。 这麽看来,他们是空桑天京一脉? 他们果然不在南荒,而是在大汉皇朝疆域范围内长期活动。 虽然同方骏眉同乘一舟,但双方境界实力差距明显,雷俊便是大摇大摆通过天视地听符同人对话,亦能瞒过对方耳目。 「天京,地都,听来有些意思。」 雷俊耳边传来大师姐许元贞的声音:「正好还有太清度人洞天和昆仑的事,晚些时候再去看看。」 「感觉空桑巫门要搞个大动作,或者说,之前便已经搞过,但因为东阳先生的缘故而半途中止,近年来才又重新开始。」雷俊言道。 只是可惜,东阳山人王旭亦因此早亡,还因为咒术纠缠的缘故守口如瓶。 「你呢?」许元贞随口问道:「你在大汉那边要搞大动作不?」 她自是知晓雷俊对世家名门的态度。 「再观察看看。」 雷俊亦如实答道:「一来,我直觉上有人对此乐见其成,想要借刀杀人,我不欲遂其意。 二来,大汉部分世家,内部似乎正起一些变化,我有心观察看看。」 许元贞无可无不可:「好,你随意。」 雷俊同许元贞交谈的同时,玉清周天法镜亦在观览四方。 很快,一些人映入他眼帘。 琅琊王氏中人。 ', ' ')(' 他们得知东阳先生在鄱阳大泽出现又离开的消息,部分人赶往鄱阳大泽,另一部分人则奔着大江下游而来,希望碰碰运气。 雷俊此番顺水而下,自然而行,没有特意赶路。 是以琅琊王氏的王俭等人赶得及在下游一处滩头迎上他。 「……在那里!」王不久望着江面,当先开口:「是六叔!」 王俭等人望去,果然就见一叶扁舟正顺水而来。 场面看起来轻松写意不带丝毫烟火气。 但在那一叶轻舟之下,大江奔腾咆哮。 大汉人间的大江与大唐人间那边一样,都堪称天堑,常人难以度过,中低境界的修行者落入其中,也会被大量灵气乱流交织的江水淹没撕碎。 只是此刻看似单薄的孤舟,行在咆哮江水上,却显得分外和谐安宁。 雷俊化身而成的东阳山人王旭,身披蓑衣立在舟头。 见到王俭丶王不久等王氏子弟,他神情不见激动,淡定颔首致意。 王俭眼见「王旭」轻舟不停,心下不禁暗叹一声,浩然气飘荡间,人亦浮起,来到轻舟旁,随着轻舟一起顺水而下。 如他一般修为的王不久跟上,馀下其他王氏族人不敢涉水,一边急报祖地,一边沿着江岸相随。 「六弟,别来无恙?」王俭言道。 「王旭」看看悬空走在江面上的王俭丶王不久,平静说道:「久违了,三哥,上船来边走边谈吧。」 王俭谢过,连忙带着王不久一起登舟。 「王旭」目光看向王不久。 王俭在一旁介绍道:「这是四弟的次子,名唤王不久,同辈中行七。」 王不久上前见礼:「六叔。」 王俭这时目光则落在方骏眉身上,心中奇怪此子为何能得王旭青睐有加,同在一舟之上。 这个方氏子弟,在大汉名门世家圈子里,名声可不怎麽好。 纵使大汉荆襄方氏一族有心多方落子,这个方骏眉也属于名声最差的那种。 投效朝廷的世家子弟不是只有他一个,落得个宠臣奸佞名声的则属他独一份儿了。 这样一个人,似是得「王旭」另眼相看,所释放出的信号,令王俭猜度不已。 方骏眉神情如常同王俭丶王不久见礼。 他心中却没有被东阳先生另眼相看的庆幸,同样忐忑不安。 「六弟的宅子,大兄这些年来一直为你留着,有专人负责清扫照看。」王俭轻声道。 「王旭」语气如常:「有心了。」 王俭微微沉吟后,继续说道:「这些年来,大兄和我们都一直尝试联系你,但始终音讯全无,是以家中上下,都颇为担心。」 「王旭」平静开口:「我在养伤。」 王俭丶王不久丶方骏眉闻言,皆是一惊。 「眼下也不算痊愈,不过此番出关,可算天时到了,既然如此,那就出来好了。」 「王旭」视线扫视大江南北:「人间变了许多啊,连龙虎山都不在了。」 王俭见他不提当初事情始末,也不说什麽时候再回琅琊王氏祖地,心下叹息之馀,不好再继续多问,只得顺着对方话头,大致讲述近年来大汉人间种种变化。 「大空寺攻到建业一带了?」 「王旭」随口问道。 王俭颔首:「李氏正苦苦支撑,好在青州潮山先生在那里,方支撑建业不倒。」 大汉人间曾经的五姓七望之一,苏州楚族,已经除名多年。 如今苏扬一带的坐地虎是和琅琊王氏一样新崛起的苏州李氏。 大空寺北上逼近建业,同样也威胁苏州李氏。 绝相乃大汉有数高手,为了抵挡他,大汉青州叶族族主叶钊亲自南下。 王俭口中潮山先生,乃是叶钊的号。 眼下正是大汉名门世家同汉廷帝室紧密合作的时期,叶钊亲自出马抵挡大空寺方丈绝相,可谓下足了力气。 「王旭」闻言,微微颔首,然后换了话题:「大唐人间和大同之事,你们怎麽看?」 方骏眉看了一眼王俭与王不久。 关于琅琊王氏近期内部一些争论,他有所耳闻。 王俭视线同样扫过方骏眉和王不久,然后开口说道: 「来者不善,虽然传闻大同五望曾有相助大唐人间叶丶林丶方丶楚四姓五族之意,但毕竟没有成行。 这种情况下大唐仍强攻大同,致使斯文败坏,可见他们不是争大唐一时之地。 虽然大唐朝廷和道门没在大汉疆域上肆意妄为,但我以为仍不能因此大意。」 「王旭」不置可否,视线看向王不久。 王不久在王俭的目光注视下,面色如常开口:「三伯所虑甚是,侄儿也有相同猜测,不过……」 他略微顿了顿后,继续说道:「侄儿以为,大唐朝廷和大唐道门中人,不是争大同之地亦或者大汉疆域,而是……针对我等经学传家立族之门户。 对了,应该还有大汉龙虎山一脉传承,两方符籙派圣地虽然系出同源,但道法源流,如今已经有很大不同。」 「王旭」平静问道:「王氏如何自处?」 王俭欲言又止,最终默然无声。 方骏眉见状,心道传闻不虚,东阳先生和宗族,并非琅琊王氏宣扬那般亲密无间,平时王氏借势,东阳先生不在意,但在这等关乎全族命运的大事上,却糊弄不得。 而且…… 方骏眉深吸一口气。 东阳先生,似乎对大唐人间那边针对世家名门的做派,并不如何介意。 回想有关东阳先生种种传闻,如今对照思之,倒也不那麽出人预料。 只是如此一来,琅琊王氏接下来何去何从,确实需要他们仔细把握了。 对汉廷帝室来说,这同样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巨大变数啊……方骏眉心道。 却听一旁王不久平静答道:「侄儿来此之前,本有心拜访大唐来的方祭酒,有心跟他讨教一番,最好能有机会前往大唐人间走走看看,在此之前,实无法回答六叔的问题。」 「王旭」闻言,转头看了王不久一眼,视线再落到王俭身上。 方骏眉这时在一旁轻声道:「学生此前曾往大同一行,近日招待方祭酒,也同他聊过一些。 这世上除了大汉和大唐之外,还有不止一个人间,都是源自四千馀年前的大劫,以致历史分流。 分流之下,时光流逝不一,历史有长有短,相较而言,我大汉人间算是历史时间相对较晚的。 有不止一方人间,时间流逝超过我们千年以上,而在那些人间……」 他长长呼出一口气:「五姓七望,朱门高阀,都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王俭继续默然。 身为琅琊王氏核心高层之一,他对相关事,并非全不知情。 王不久则冲方骏眉一礼:「多谢驰行兄指教。」 方骏眉:「不敢。」 虽然早有自己的决定,但出身大汉荆襄方族,方骏眉此刻提起这些,心中同样唏嘘: 「依大唐方祭酒所言,那边的五姓七望,在那场决定命运的洛阳之战前,对其他人间名门的遭遇,亦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只是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置身其中,想要壮士断腕,并非易事。」 王俭微微摇头。 真要只是壮士断腕那倒简单了,怕就怕被斩去半身都未必够…… 「驰行兄说的是。」王不久微微颔首。 虽然他同方骏眉交情不深,但这时却同对方是相近看法。 方骏眉也没有收错风,在王氏一族未来何去何从的大方向问题上,琅琊王氏内部确实起了些争议。 他王不久正是争议人物之一。 大汉人间天地灵气潮涌加剧,利于修士修行的另一面,便是世族名门越来越难以抑制凡俗中人天才涌现崛起。 只是如今因为大空寺和四方大妖侵袭的缘故,吸引大汉内外注意力,才让此事看上去没那麽显眼,但内里早暗潮涌动。 变则通,不变则亡。 只是此事由王不久提来,争议更大。 他是琅琊王氏年轻一辈最杰出的人物。 一如大唐人间那边的方岳丶楚羽等人。 琅琊王氏由大家转为小家,对他个人影响不大。 但对于相对平庸的族中子弟,则可能是天塌地陷的巨变。 可是,莫说大唐人间有人虎视眈眈,便是大汉人间内部,何尝不是如此? 而今日得见这位传说中的六叔,算是彻底坚定了王不久的信念。 琅琊王氏,必须要有所变化了。 就这是否来得及,都还是未知之数。 具体如何,王不久仍然预备自己有机会去往大唐等其他地方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 但有些事,已经可以开始了。 例如同他相熟的族弟王嘉楠。 蜀山派高足和王氏子弟之间,王嘉楠需要仔细斟酌…… 「王旭」静静听过方骏眉丶王不久等人的交谈,并不插言。 王俭在一旁见状,再次心中暗叹。 父亲,大兄,还有其他长辈们,也包括他王俭自己在内,最后一线指望,都断了。 虽然,早有所预料。 若非如此,大兄也不会专门吩咐他此行带上王不久。 但族中还有许多旁的人,有不同想法。 以整个王氏一族而论,未来将是怎生结果,王俭乐观不起来,心下更加唏嘘。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