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中原之主(1 / 1)

自2031年中华民国完成对大陆主要城市的控制,中央政府进驻南京以来,国内政治版图正在迅速重塑。老一代反攻派领导人逐渐退位,新一代在战火与重建中崛起。他们不是地下党员,也非海外菁英,而是经历网路时代、数位革命与极权瓦解的中坚世代。他们的语言、思维与策略,与传统民国政治文化大相径庭。

南京总统府与立法院内部,人事更替如cHa0。参谋本部完成改组,国防部长、内政部长、经济部长三大关键职位皆由四十至五十岁之间的战时指挥官与行动领导人接任。这些人多出身军事情报系统或戒严时期後的改革派阵营,深知资讯战、认知作战与现代治理的重要X。他们的共同特徵是:不信仰威权,也不崇拜昔日的党国传统。

2032年夏,第一届「重建国是会议」於南京召开,会议中诞生一份非正式但政治意义重大的文件:《中原共识》。这份共识提及:国家发展主轴应移转至中原地带,建立「内陆首都群」。

南京应与郑州、西安、武汉共同形成行政次中枢,防止过度集中。

强调「去意识形态化」,淡化泛蓝泛绿分裂,推动战後社会融合。

重新界定「中原」概念,不再只是地理中心,而是未来中华民国的象徵X中枢。

这场会议被媒T称为「新的政治星座诞生时刻」。数位新星迅速浮现:有的曾是战时无人机部队指挥官,有的在占领北平时负责与地方组织G0u通,有的则是科技背景出身的青年行政官。这些人不受老派政党传统羁绊,被民众视为战後重建的象徵。

与此同时,传统政党的本土派与大陆派之争也日益激化。部分泛蓝本土系坚持迁都台北、尊崇旧制;而泛绿的进步派则主张彻底重构宪政与区域治理,甚至提出「去台湾中心论」。双方争执使得一批中间路线的「中原派」应运而生,以南京、郑州、武汉等地为基地,主张「不重返旧党国,也不固守岛屿思维」。

国际媒T在报导这一现象时,给出一个标题:「谁将成为中原之主?」

而在民间,则流传一句话:「长江以北,h河以南,谁能真正领导这新中国的心脏地带?」

中华民国的新时代,领导人的权力来自於选票、战功与治理成绩,而非过往的流亡历史或派系庇荫。这样的局面,对许多人来说既陌生又兴奋。人民在m0索新的政治语言,而政坛也在找寻新的中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高辣小说网https://www.gaola.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