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说服他!(1 / 2)

然而杨沅看着万俟卨,还挺好的啊。

这老货看起来挺会养生的,身材硬朗,气色也蛮好,红光满面的。

他会这么不抗骂?

不过,杨沅不但误判了万俟卨的身体状况,也小看了自己方才一番话对万俟卨的杀伤力。

万俟卨是个卖国贼,但他自己从不这么认为。

不管他是真的认为自己是为了天下黎庶,还是一种自我催眠,他都从不曾把自己看作一个要遗臭万年的奸贼。

杨沅给他描述的未来,对他的精神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一想到自己的身后,有可能出现杨沅所描述的那般模样,万俟卨就肝胆欲裂。

而杨沅在他原本的世界中,只是一个年轻人。

他只觉得骂的痛快,他不觉得这番话会让万俟卨恐惧到极点。

可即便是在杨沅原本的世界里,那些行将就木的老人,也依旧保留着非常传统的观念。

他们“视死如生”,坚信有一个死后的世界。

并且现世的自己,会决定着死后的自己,如何在那个新世界中生存。

曾有某地移风易俗,执行的方式简单粗暴了些。

他们规定在某年月日后,该地再有去世者一概火化。

于是,竟然有老人为了能够肉身入土,选择在期限来临之前自尽。

由此极端行为,你就可以想象这种传统理念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杨沅只觉得自己骂的痛快淋漓,万俟卨却是听得惊怒恐惧、魂不附体。

老东西急火攻心,一口浓痰卡在喉咙里,竟被杨沅这一番痛骂,活活给骂死了。

……

全程目睹其事的大理寺丞程牧,一见万俟卨被活活骂死,又兼自己也成了被万俟家人打骂哭闹的目标,干脆一走了之,跑到金殿上报讯儿去了。

程牧倒是没有添油加醋,他很客观地把当时发生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也难为程寺丞了,杨沅和万俟卨一番交锋的话,他居然记了个七七八八,尽力还原了出来。

听完程牧的描述,金殿之上一片静寂。

大家都有点懵,一个是感觉万俟卨死的……太草率了些。

另一个,是感觉杨沅正处在风口浪尖儿,他怎么敢的!

他这也……太能惹事了吧!

“鹅鹅鹅鹅……”一片静寂中,一阵嘹亮的鹅叫声忽然响起。

所有人都向副皇帝阁下看去。

晋王赵璩急忙闭了嘴,忍了一忍,才拧紧了眉毛说道:“杨沅的气性也未免太大了……”

众大臣都诧异地看着赵璩。

晋王殿下说错了吧?

殿下是不是想说,万俟卨的气性太大了?

却听赵璩又道:“万俟卨这身体,咳……朽败不堪啊。”

大理寺卿吴书出于职业习惯,已经在思索杨沅触犯何罪了。

想了一想,好像没有……

“骂詈罪”古已有之,不过主要是用在维护尊卑制度上。

西汉时就有规定:

辱骂祖父母、父母,必死。

奴婢辱骂家长,最高可判绞刑。

除此之外……

没了。

明清时候,“骂詈罪”又加了一条,那就是普通人互骂,如果闹到衙门,双方各打一顿板子。

不过,如果你是有功名的人,那么恭喜你,就算你是生活在明清时代,你骂人也是不犯法的。

所以当时有句话,叫做“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秀才口骂遍四方”。

当然,这个骂依旧不包括辱骂自己的至亲长辈,那就是死,没得商量。

大理寺卿吴书仔细想了想大宋律,确实拿这种状况没有办法。

不过,他不放心,又向左右的刑部尚书张方旬和御史中丞朱倬分别投了一个询问的眼神儿过去。

这两位司法界大佬给他回了一个肯定的点头动作。

吴书便淡定下来,双手捧笏,眼观鼻、鼻观心,状若泥胎木塑,稳得一批。

御史肖鸿基听说万俟卨竟然被杨沅骂死,不由得惊呆了。

他还盼着无需多久金兵南下,打得宋军丢盔印甲,官家必定迎回万俟相公,请万俟相公收拾残局。

自己的大靠山,也就风光还朝了。

却没想到……

万俟卨对肖鸿基有知遇之恩,就算他不指着万俟卨还朝做自己的靠山,这个仇肖御史也是记在了心里。

他立即上前一步,沉声道:“杨沅一贯以哗众之语邀上媚宠,结果激怒了金国,将宋金两国自‘绍兴和议’以来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如今杨沅又以恶毒之言咒骂万俟卨,万俟卨虽有罪,罪不致死,朝廷已然做出公正的裁决,将他流放儋州。

杨沅却生生骂死了万俟卨,万俟卨毕竟是前宰相,岂能由得他区区一通判肆意辱骂,更不要说他还把人活活骂死了。

杨沅此人实在是狂悖无礼、祸国殃民,臣请斩杨沅,以谢天下!”

马上就有一些即将下岗的台谏官,跟着一起涌上前来。

“臣附议!”

“臣附议!”

“臣请斩杨沅!”

几位宰相此时也是面沉似水。

他们和万俟卨是否合得来,那是另一回事。

但,万俟卨毕竟曾是他们这个圈子里的人。

结果这才刚刚罢职免官,就被杨沅骂死了……

此事难免叫人生起一种兔死狐悲的情绪。

眼见群情汹汹,赵瑗有些沉不住气了,望向三法司,问道:“大理寺,杨沅骂死万俟卨,触犯何罪?”

大理寺卿吴书刚和司法界的另两位大佬统一了意见,便捧笏出班,信心十足地道:“臣启陛下,律法中相关者,唯有‘骂詈罪’,而‘骂詈罪’条例之中,并不涉及这种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