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2)

“最后说说《富春山居图》的核心哲学。”陈计白许是乏了,略去很多他认为没必要提的,直击重点,“你数数看,画面中有几个人?”

左汉大致数了一下,说六个,陈计白说不对。他又看,说七个,陈计白又说不对。

“是八个,还有一个在这儿。”陈计白指了指隐藏在山林里的一位樵夫。

左汉终于看清,但不禁问老头他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中国山水画的主题虽是山水,但画面的精神所寄,往往在人。我建议你以后看山水画,看完画面整体后,首先看点景,尤其是人。”

此话一出,左汉顿时如醍醐灌顶。

“全卷共有八人,其中四个渔夫,一个樵夫,一个读书人,两个过桥老人。”陈计白见左汉点头,继续道,“在古代,文人在朝堂过得不如意了,就将自己放归山野,从事渔樵,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渔夫樵夫。在本画中,你最后一个找到樵夫,大多数人也是如此,说明这樵夫隐藏最深。”

左汉点头。

“然后注意看两个过桥老人。过桥即是从此岸渡到彼岸,象征意味很浓,这两个老人的安排也大有文章。”陈计白舔舔略显干涩的嘴唇,“你也知道,国画如古书,要从右到左看,比如此卷由春到冬就是从右到左安排。结合此画强烈的时间寓意,可知右边象征过去,左边象征未来。全画出现的第一人即为那个过桥老人,他由过去走向未来。而全画最后一个人物,恰恰是另一个过桥老人,他则是从未来又走了回来。这时候画面要结束了,老人并不是走向一个更远的未来,这与西方认为的时间是一条线不同,它表明的是中国的时间哲学——时间是一个圆,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如同太极。这个概念很大,所以黄公望要安排这两个过桥老人守住画面的开始和结尾。”“太神奇了!”左汉听得越来越激动,这是他画画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富春山居图》山前湖

“再看这四个渔夫。他们之中,前两个是由过去划向未来,而后两个则是由未来划回来,同样象征着轮回。但你注意看,前两个渔夫刻画得很精细,而且是孤独地前行;而后两个则是逸笔草草,如同简笔画,而且结伴归来。这至少有两层象征意味:第一,人生在出发时总是一身行囊,可是悟道之后,方知大道至简,能拿掉的全部拿掉,孑然一身归来;第二,出发时,人往往自负而孤独,可是得道之后,德不孤,必有邻,即便江上打个照面,也不妨共渡一程。”

左汉深深吸了口气,消化着黄公望沉重而轻盈的人生哲学,许久后才道:“那最后一个读书人呢?”

“这个读书人,应该与前两个渔夫结合起来看。我说过,古代读书人和渔夫往往可以随时转换身份。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个人的两面。你看,这湖面上的第一个渔夫恰好和亭中读书人对望,其实他们在看的,正是另一个自己。”

“天哪……”

《富春山居图》中的渔夫与读书人

“还有,你发现没,其实前两个渔夫的刻画几乎是复制粘贴,这对于讲究变化的中国书画来说是忌讳。但黄公望作此处理,有心暗示这两个渔夫其实是同一人。第一个渔夫在小湖中,他经过了读书人,如同出仕一遭,可是随后他又变回渔夫,将自己放逐更大的江海。这说明《富春山居图》不是静态的照片,它是电影,上面记录了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生阶段的状态,这是此画新的一层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