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崇平帝:封二女同一品国公夫人,同(1 / 1)
(' 第1293章 崇平帝:封二女同一品国公夫人,同为正妻…… 大明宫,含元殿 就在众人静默不语之时,刑部尚书赵默终于忍耐不住,拱手说道:「圣上,卫国公已是国公,先前被封为太师,圣上对其荣宠有加,可谓恩宠已极,再因功劳勤赏,微臣唯恐折了福分,况且,以往圣上对卫国公不乏超擢丶逾赏之事,而卫国公身为咸宁驸马,岂因些许功劳就赏赐其人?」 崇平帝目光咄咄而闪,道:「该叙功也是该叙的,贾子钰提出四条新政,在江南多立功劳,如今更是控遏倭国和朝鲜。」 这一刻的天子,其实心情相当欣然,因为终于看到了平定辽东女真的曙光。 而且,对贾珩圣眷优渥,荣宠不绝,自也是天子有意营造而出,等最后辽东平定,以郡王之尊荣养,悠游林下,那时候天下也不会说帝王刻薄。 崇平帝道:「先前,卫国公曾经提及如有功劳,不再念加官晋爵之事,唯愿朕赐婚。」 提及此事,在场文武群臣皆是一愣。 又给卫国公赐婚? 上次赐婚的蒙王之女雅若,以及乐安郡主,两人还未完婚的吧? 这次是哪一位? 嗯,不过,这倒像是那位风流多情的卫国公能够说出的话。 毕竟,艳尼这等出家人都能怀有身孕,荒唐好色如此,也是古往今来头一人了。 崇平帝刚毅面容之上,同样也有几许不自然,道:「当初,贾子钰提及原紫薇舍人之后薛氏女,以及林如海之女少年寄居贾府,而贾子钰提及与其少年之时,朝夕相处,渐生情谊,恳请来日立有功劳,不再加官晋爵,唯愿赐婚薛林二女,朕以新政叙功允之……如今四条新政大获成功,成效斐然,虽赐婚薛林二女仍有些薄待,但朕也有成人之美,赐婚薛林,封二女同一品国公夫人,同为正妻,一至宁国,一至荣国。」 此刻,崇平帝显然漏掉了一个宋皇后想要赐婚给贾珩的宋妍,当然也是因为宋皇后没有给崇平帝提及过。 首先,在这里要梳理一下《卫国公与他的夫人们》。 卫国公一脉自是秦可卿,乃是正妻,也会随着贾珩封为郡王成为王妃。 至于宁荣两国兼祧的咸宁丶清河两位宗室之女,因为自带位份,属于带资入股,已经不需要画蛇添足地封任何诰命夫人,来达成尊荣风光。 而蒙王之女雅若丶乐安郡主陈潇,两人也差不多类似咸宁丶清河郡主,因为母族强横,用赐婚模糊了妻妾的定义,更不需要多此一举地封赏诰命夫人。 唯有钗黛这样的女孩儿,如果只是简单的赐婚,又不指明兼祧哪一房,总给人以平妻丶妾室之感,如今同封一品国公诰命夫人,倒也算是正妻。 在场群臣此刻倒也没有什麽反对之声,偌大的新政之功,只是赐婚了两个女子为诰命夫人,某种程度上也算抵消了卫国公贾珩在新政上的影响力。 合着,费劲推广新政,只是为了两个女子? 也算是消解其「立功不朽」的神圣性。 李瓒丶高仲平丶齐昆等人面无表情,虽然觉得也有些荒唐,但也知道这是解决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最好法子。 崇平帝又说道:「至于收复倭国之功,或可恩荫其子女,敕封卫国公夫人秦氏之女为县主,以嘉勉卫国公之功。」 所谓皇帝之女为公主,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之女为县主,国公之女往往不论。 如县君丶乡君则是对亲王宗室侧室之女的封号。 换句话说,这一套封爵体系原本是给宗室以及世袭郡王留的。 因为贾珩仅仅是国公,不是郡王,封县主其实是某种程度上在提前给贾珩甜头儿,先给长女以郡王之女的待遇,勉励在辽东战事上再立功勋,意味颇浓。 而关于贾珩此次功劳的所有封赏一出,在场众大臣心头都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管是新政之功,还是军功,都是文武方面的大功,其实封赏薛林二人为诰命夫人,以及封贾珩之女为县主,终究是稍稍薄赏的。 当然,帐也不能这般算。 正如赵默所言,贾珩累受皇恩,先前不乏逾赏之事,而现在赐婚两人,封以诰命,等同正妻,又与咸宁公主丶清河郡主丶乐安郡主同侍一夫,如果按着任性的皇权,不治罪就已经不错了。 而经过先前的蒙王与乐安郡王赐婚一事,连续两次赐婚,给四人分封诰命,大到郡主,小到民女……可以说几乎彻底在大汉群臣之中营造一种共识。 如果卫国公功高难封,那就赐婚给卫国公,反正几个诰命夫人的空名头而已,国家发放一份禄米,不会牵涉官位名器,也不会危殆社稷。 女色能够让这样能征善战的大将用命效死,反而是最小的筹码。 至于礼法,唯这麽一人可无视礼法,视为异类就是。 赵默眉头皱了皱,面色变幻不定。 虽然觉得天子赐婚一举颇为荒唐,但觉得那少年如此耽于女色,说不得哪天为酒色所伤,英年早逝也说不定。 何止是赵默这般想,几乎每一个担忧权臣会出现的朝臣,差不多都作如此想。 贾珩如果能够因沉迷女色而英年早逝也就好了,那样大家肯定给卫国公的列传上多加一些美誉之词。 高仲平则是皱了皱眉,旋即舒展开来,暗道,卫国公封无可封,几成权臣,圣上心头终究是有数的。 不过,卫国公的确是一位人杰,如果不是身上具有好色的弱点,的确让人惶恐不安。 下方一众原本事事「反贾」的科道言官,对此,倒也没有多少反对意见。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军机处,递送诏书给倭国。」 待一众朝臣散去,三三两两出得含元殿,抬头而视,发现赫然已是正午时分,正月春日的日头正毒,照耀在宫殿的琉璃瓦上,熠熠光芒流转,美轮美奂。 内阁首辅李瓒刚刚离开,身后传来高仲平的声音:「李阁老留步。」 李瓒转过头来,目光诧异地看向高仲平,问道:「高阁老有事?」 高仲平刚毅面容上笑意繁盛,说道:「这会儿正是正午,我在醉仙楼准备了一桌酒席,李阁老不妨去看看。」 李瓒点了点头,说道:「高阁老,一同过去吧。」 此刻,在殿前三三两两散去的众臣,看向两人竟是一同离去,都有一种难以置信之感。 两位内阁阁臣,如此亲密而行,难道是为了对付卫国公? 嗯,应该不是,说不得讨论军国大事,这似乎也没有什麽不对。 …… …… 宁国府,厅堂之中—— 秦可卿正在与尤二姐丶尤三姐一同叙话,尤氏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梨花木椅子上。 这位丽人换上了一身端庄丶秀雅的兰色衣裙,艳丽丶妩媚的眉眼之间流溢着轻熟的气韵,脸上的忧郁和幽怨已经为之一扫而空。 那张艳丽脸颊更是白里透红,自从得了贾珩慰藉以后,丽人怨气尽消,愈发明媚动人起来。 「大爷这个年有没有回来过。」尤三姐眉眼弯弯如柳叶,幽幽叹了一口气,粉唇微启,语气不乏怅然若失。 秦可卿也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是啊。」 尤二姐柔声道:「这次去打仗,比着以往,似乎走的更远一些。」 秦可卿道:「这次都到那倭国去了,听说倭国之人不少都身不及五尺。」 就在这时,一个嬷嬷进入屋中,对着秦可卿柔声说道:「夫人,秦老也打发了人,说是宫里有了珩大爷的消息。 秦可卿柳眉挑了挑,丰丽丶明媚玉容上浮起丹红烟霞,更添几许明丽,柔声道:「夫君的消息?」 不仅是秦可卿,一旁的尤二姐丶尤三姐同样面有喜色。 而尤氏脸上也见着几许讶异之色。 「怎麽说的。」尤三姐艳冶玉容微顿,莹润美眸盈盈如水,迫不及待问道。 「说是大爷立了大功,宫里给大爷赐婚了林姑娘和宝姑娘,皆封了一品诰命夫人,此外还给夫人的女儿加封了县主。」那嬷嬷面上笑意繁盛,轻声说道。 此言一出,秦可卿原本因为贾珩再次赐婚的低落心情,一下子飞扬起来,赐自家女儿为县主。 这县主是…郡王之女? 而尤三姐笑道:「恭喜姐姐,芙儿如今一下子就是县主了。」 也不知将来她的子嗣能不能封个什麽,至于国公夫人,她是不用想了。 秦可卿芳心也有几许喜悦,但口中却说道:「这封赏太过重了,对小孩儿莫要折了福才是。」 尤三姐连忙笑了笑,柔声说道:「姐姐这话说的,有的宫里女孩儿一生下来,生的孩子还封公主,哪有折福一说?以后大爷要是封郡王了,这县主还是要封的。」 秦可卿笑了笑,柔声道:「也是这麽一说。」 ', ' ')(' 众人都没有提竟然将自家女儿与宗室之女相比。 …… …… 一墙之隔的荣国府,荣庆堂—— 此刻,贾母正在落座在一张铺就着软褥子的罗汉床上,听着几个人唱曲子,而不远处的一方绣墩上,列坐凤纨丶迎春丶探春丶钗黛丶兰溪丶纹绮等一众金钗群芳。 宝玉同样也落座在一张梨花木椅子上,听着屋内的几人叙话,将一双目光落在黛玉脸上。 因贾政不在京中,宝玉本来该今日前往学堂上学,硬是在贾母跟前儿拖到现在。 因为,时节刚刚过了崇平十八年的正月十五,但热闹似乎也未曾散去,凤姐让人准备了唱大鼓的伶艺妇人,正在荣庆堂中给贾母说书唱曲。 贾母笑了笑,看向一旁的薛姨妈,问道:「文龙是该从五城兵马司回来了吧?」 薛姨妈那张白净面容上笼起的笑意繁盛无比,低声道:「老太太,他是今年要回来的。」 自从薛蟠崇平十五年进入五城兵马司坐监,到现在的崇平十八年,正好过去了三年,按照时间的确是放归的时候。 贾母点了点头,苍老丶白净的面容上现出思索之色,说道:「那过去,也算是磨磨他的性子,这以后成家立业,也就去了浮躁之气,也就能好好过日子了。」 「是这个理儿,我说等他出来,让珩哥儿多教导教导他呢。」薛姨妈那张白净脸盘上笑意繁盛,语气轻快说道。 就在这时,一个嬷嬷从外间进来,脸上喜色难掩,说道:「老太太,东府传来了消息。」 贾母眉头挑了挑,目中似是诧异了一下,问道:「什麽消息?」 嬷嬷脸上的褶子几乎笑开了花,说道:「珩大爷在倭国立了大功,宫中封赏下来,说是给大爷赐了婚,将薛姑娘和林姑娘赐婚给大爷呢。」 此言一出,宛如一颗惊雷闪电在荣庆堂中炸响,几乎让列坐的薛姨妈白净面容上跳了跳,脑袋「轰」的一声,宛如过了电一般,浑身颤栗不停。 这,宝丫头赐婚了? 天可怜见,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了,同为一品国公夫人,不是妾室…… 而宝钗原本在不远处坐着,正在与湘云解着九连环,闻言,抬起秀美螓首,凝睇而望,目中不由现出一抹震惊之意。 怎麽说呢,就是你苦苦追求的东西,许久找不到,当你不再渴求的时候,反而唾手可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黛玉也差不了多少,似杨柳堆烟的罥烟眉之下,那双粲然如虹的星眸之中,同样密布着讶异与欢喜。 她也要赐婚给珩大哥了。 黛玉再是视寻常礼法如无物,也知道先前与贾珩相处如夫妻一般,并非长久之计,幸在没有珠胎暗结。 其实,这次打仗,园子中的一众金钗,就没有再提及贾珩立功以后封赏诰命夫人的事儿。 也不知是不是汲取了宝钗先前因为功劳一而再丶再而三而赐婚落空的事儿,不能当着瘸子面前说短话。 而此言一出,厅堂中的诸金钗,也都纷纷交头接耳,低声叙话起来。 唯有宝玉,如遭雷殛,呆立原地,那张中秋满月的脸庞上似满是震惊之色。 探春俊眼修眉的脸蛋儿上笼现出丝丝缕缕的笑意,说道:「珩大哥这是打赢了倭国的战事。」 甄兰柔声道:「看来是的,只怕再有不久,珩大哥就要撤军了。」 湘云这会儿脸上也现出欣然之色,只是不由偷偷看了一眼宝琴,苹果圆脸上浮起两朵红晕。 真是,宝琴姐姐,她怎麽就没有看出来呢,竟是那般任由珩哥哥欺负。 宝琴这会儿抿了抿粉润的唇瓣,那张恍若梨花雪白的脸蛋儿也现出思念怔望之色。 而宝钗那张恍若梨花洁白如羽的脸蛋儿羞红如霞,绮艳动人,心头已被一团狂喜涌起,此刻,竟觉鼻头一酸,好悬没有掉下眼泪来。 一品国公诰命夫人,一品国公诰命夫人…… 她以后也是正妻了。 想起往日的种种心酸丶委屈,宝钗心头一时间百感交集。 身后的丫鬟莺儿,看向宝钗,脸上也生出一股感慨,总算等到姑娘了。 相比宝钗的心绪激荡,黛玉心态无疑则要平和许多,罥烟眉之下,那双粲然星眸中晶莹剔透而闪,轻轻伸手握住了宝钗的素手,似是在安慰着宝钗。 「宝姐姐。」 倒也能理解宝钗的一些那种一波三折,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喜。 宝钗反手握住了黛玉的素手,轻轻「嗯」了一声。 探春这会儿也不由看向两人,方才听着「赐婚」两字,不由抿了抿粉润的唇瓣,心底不由幽幽叹了一口气。 而李纨正在搅动着一方刺绣着兰花的手帕,蹙了蹙眉头,莹润如水的美眸之中,也有几许怔怔失神。 她这辈子应该…封不了国公夫人了吧? 他答应过她,将来会栽培兰哥儿的,或许将来能够请封诰命。 凤姐看向宝钗与黛玉,目中不无艳羡之色,一等国公夫人,这是多大的体面。 嬷嬷眉眼含笑,又说道:「宫中除了赐婚宝姑娘和林姑娘,还给珩大奶奶的女儿封了县主。」 「县主?」 荣庆堂中的众人,都是面面相觑。 迎着薛姨妈以及邢夫人的好奇之色,贾母笑了笑,柔声道:「这县主可是郡王之女才有的封号,宫里这是觉得功劳不足以封郡王,恩荫了珩哥儿的女儿。」 薛姨妈说道:「珩哥儿这功劳还不够封郡王?」 如果封为郡王,那就有一位正妃,四位侧妃,那正妃不敢奢求,那四侧妃总该轮到她们家宝姑娘吧。 贾母轻笑了下,道:「开国定鼎之功,郡王才拢共有四个,这郡王都是铁帽子王,可不是那般好封的,非有扶天之功于社稷不可了。」 其实,这也是贾珩的先前救驾之功,为何难以封郡王的缘故。 含金量本身就相当高,南安郡王都传了多少代了,等到西北大战葬送数万大军,还留了侯爵给南安家承嗣香火。 而救驾之功归根到底,与打天下之时立下的社稷之功还是没有办法比的。 「这次在倭国打仗功劳多是用来赐婚了,应该没有说晋爵的事儿。」贾母轻笑了一下,说道:「去年不是才加封了太师,许是再等一等再说。」 薛姨妈笑了笑,道:「这都是早晚的事儿。」 她们家宝丫头也是早晚封为侧妃的事儿,这是当初珩哥儿答应过的。 不过,再也不能提着了,不然又闹什麽笑话。 凤姐艳丽的瓜子脸蛋儿上笑意笼罩而起,心头暗道,可卿真是好大的福气。 如果她有个女儿也能封个县主,她真是死也愿意了。 而王夫人在一旁坐着,手里拿着一串檀香佛珠,轻轻拨弄着手里的佛珠,那张白净面皮上跳动了下,心头也不知是什麽滋味。 只觉格外的吵闹,而这样的吵闹,已经持续了大概有三年了。 王夫人真的也快麻了。 凤姐笑了笑,轻声说道:「老太太,不如再请戏班子热闹几天。」 贾母笑道:「凤丫头说的是。」 荣庆堂中,顿时笼罩着一股喜庆洋洋的气氛。 尤其是钗黛两人得偿所愿,心头更是如释重负,轻快无比。 而唯有一人,呆立原地,黯然神伤。 宝玉一双眼眸,定定看向黛玉,目光怔怔失神。 此刻的宝玉如果按照以往,多半是要怒而摔玉的,但这一招早就没有什麽效果,只能默默看着这一幕,心如槁灰。 (本章完) 【麻烦您动动手指,把本网站分享到Facebook脸书,这样我们能坚持运营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