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神京城外(1 / 1)
(' 客栈之中 宝钗和薛姨妈闻听外间薛蟠之言,对视了一眼。记住本站域名 「乖囡,这是怎麽一回事儿?」薛姨妈凝了凝眉,问道。 宝钗轻轻摇了摇螓首,杏眸中闪过一抹疑惑,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这时,薛蟠已举步入得厅中,急得团团转,道:「妈,妹妹,表兄那边儿说是华阴的老百姓为大军送行,堵住了城门口。」 薛蟠心头也有一些不爽,这些华阴百姓没事儿凑什麽热闹? 薛姨妈也一时没了主张,看向宝钗, 宝钗纤声道:「妈,不妨先打发了人过去盯着,等人群散开一些,咱们再动身,不然人挤人的,省得手忙脚乱的。」 城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如果还是大车小车的紧随其后,就容易出乱子。 薛姨妈心绪一定,点了点头,笑道:「是这个理儿。」 说着看向薛蟠,吩咐道:「蟠儿,派人去盯着,待人群散了一些,咱们再启程,倒也不急这一时半刻的。」 薛蟠应了一声,正要离开。 忽在这时,外间一个婆子,来到回廊下,说道:「太太,那位珩大爷打发了亲兵过来,让太太等半个时辰再启程呢。」 其实,贾珩也没想到华阴百姓会来送行,只得立刻着军兵维持秩序,以防发生踩踏丶混乱。 另外倒也想起薛家三口,若赶着车往城外来,不定再出什麽事儿,就吩咐了亲兵,过来叮嘱薛家不必急着动身。 薛姨妈脸上重又现出喜色,看向宝钗与薛蟠,道:「那咱们再等一会儿就是了。」 薛蟠笑道:「妈,我就说表兄是个有心的,不过,这麽多百姓过去送表兄,也不知是怎麽个说法?」 这话一出,薛姨妈将徵询目光看向宝钗,笑道:「乖囡,你读的书多,可知道这里的门道儿?」 宝钗默然了下,轻声道:「听说官员离任,有送万民伞丶遗爱靴的,但罕有听百姓万人空巷,去送领兵大将的,想来,应是表兄剿灭了贼寇,还一方太平,百姓感恩,都去欢送?」 其实,她心头隐隐怀疑是华阴县官吏鼓捣出来的名堂,无非是打着巴结丶讨好那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的珩表哥的主意。 「可从昨日来看,那位珩表哥性子清冷,这讨好倒也未必合他的意了。」 饶是宝钗洞明世故,一时间也没有弄清缘由。 因为与其「常识」相违,至于昨日放下车帘后,又没有见着军民互助的一幕,自也无从推测缘由。 薛姨妈笑了笑道:「这倒是奇了,为娘也听过官员离任,似有送万民伞这回事儿,但都是一方父母官,给领兵大将的的确没听过。」 薛蟠笑道:「妈,别乱猜了,我去看看。」 分明是想过去凑个热闹。 薛姨妈脸色倏变,急声道:「蟠儿,外面乱糟糟的,如何好去?别是让……人磕着碰着了。」 想说着仔细别让花子拍了去,但一见自家儿子的大脑袋,还有五大三粗的体格,就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连忙改口。 薛蟠笑道:「我带着小厮过去,不打紧。」 说着,也不多言,拔腿就走。 薛姨妈急忙唤了一声,但见着一熘烟儿跑没影的薛蟠,也有些无可奈何。 「妈,先坐这儿歇会儿罢。」 母女二人坐在厅中,又是静静等了一会儿,叙着话。 约莫小半个时辰,就见得薛蟠已然去而复返,满面春风说道:「妈,妹妹,你们猜怎麽着?」 薛姨妈凝了凝眉,嗔怪道:「你这孩子,少卖关子。」 薛蟠哈哈大笑说道:「那些百姓都是去送表兄去的,那人山人海的,这会儿才散,听说是表兄手下的军卒,剿了寇,不扰民不说,还帮着老百姓干活,您说奇也不奇?」 薛姨妈闻言,面色怔了下,诧异道:「还有这回事儿?」 「咱们昨个儿进城时,我原就瞧见了,当时还纳闷儿,怎麽一些穿着号服的兵卒,在帮着人修房子。」薛蟠笑道。 薛姨妈道:「这也没什麽可稀奇的吧?咱们在金陵时,若是街上沟渠堵了,官府的公人也领着一帮人过来疏通的,乖囡,你说这是什麽说法。」 宝钗闻言,杏眸闪了闪,眸光焕彩,柔声道:「那是差人徵发的徭役,妈可见过哪家的房子塌了,官府让公人亲自修的?更不要说是这些拿刀弄枪的了。」 心头也有几分惊讶。 她方才还猜测是华阴县官吏为讨好珩表哥,故意在涂脂抹粉,不曾想…… 「这是古之贤臣丶名将之相。」宝钗思忖道。 这种事例一般只能在史书上看到。 薛姨妈面上现出笑意,道:「也是,那些当兵吃皇粮的,怎麽舍得弯下腰干这些,可见,你表兄是个有大能为的。」 宝钗螓首点了点,并不多言,只是心底不由想起那位面色澹然,威严肃重的少年。 薛蟠笑道:「能为还用说?你们是没见着,那手下兵马排得长龙一样,一眼都见不着头儿。」 说到这里,薛蟠眼珠子一转,忽地一拍大脑袋道:「坏了。」 顿时,就让薛姨妈心头一惊,道:「什麽坏了?」 「咱们也赶紧动身才是,别落在表兄身后太远。」薛蟠急声道。 薛姨妈也为薛蟠的一惊一乍弄得又气又好笑,她方才还当是什麽,道:「那你还杵在这儿,还不赶紧准备车马去!」 薛蟠笑呵呵去了。 薛家三口重又登上马车,循着贾珩率领的果勇营大军,向着神京而去。 却说贾珩这边儿,在一众华阴县百姓的目送下,率领果勇营大军,沿着官道向着神京行进。 骏马之上,宋源落后半个马头,目带忧色地看向贾珩,欲言又止。 贾珩感受到目光注视,笑了笑道:「宋先生有话和我说?」 宋源斟酌着言辞,缓缓道:「大人,百姓夹道欢送,人望众瞩,一旦传扬出去,只怕引得一些宵小攻讦……」 贾珩沉吟片刻,低声说道:「于地方有着功绩的督抚离任,万民相送,依依惜别,也未见这些封疆大吏如何,况我一个三品武官?说来,我也没想到华阴县父老竟有如此盛情。」 他现在还没有到权倾天下,位极人臣,需要自污避祸的地位。 别说是他,就是那些谥号文正的宰辅,位极人臣,也不必全然彷效萧何自污。 不是哪个皇帝都是老流氓刘邦。 再说,开国之初的相国和王朝中期的宰臣,也不可同日而语,一味萧规曹随,不过是东施效颦,徒惹人笑。 况且,在庙堂衮衮诸公眼中,这些泥腿子的声望,自是远远不如士林声望。 因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都是官僚阶层不放在眼中的「愚民」丶「泥腿子」,没有任何话语权。 即所谓,「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丶墨翟之贤,陶朱丶猗顿之富。」 宋源闻言,见贾珩胸有成竹,心下稍宽,也不再说什麽。 果勇营大军浩浩荡荡,向着神京城迤逦而来。 ', ' ')(' 而就在贾珩中军之后里许之地外的官道上,薛家的车队也于后坠行着。 薛蟠骑着高头大马,昂起一颗大脑袋,望着前方远处如林旗幡,心头欢喜不胜,大脸盘子上笑意繁盛,凑近一旁的马车,隔着车窗对着薛姨妈,说道:「妈,你看前面这几万大军,倒是像给咱们开路一般啊。」 薛姨妈:「……」 贾珩都是没有想到,没有让亲兵护送薛家三口,还能被如此解读,只能说薛大傻子的脑回路,迥异旁人。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是两天时间。 果勇营大军从华阴县城出发,中途在渭南县县城外稍作休整,终在第三日半晌午行至长安城外的霸桥。 而贾珩班师的消息,也随着一日一日派来军卒入京往兵部衙门禀告行程,以及过往驿站驿卒的急递,为神京城所知。 御桉之后,崇平帝正在伏桉批阅着奏疏,忽地,殿外进来一个内监,正是戴权,面带喜色,笑道:「陛下,贾子玉派来报捷的信使已经到了兵部了,言大军已至城外。」 崇平帝闻言,抬眸,面上同样有着一丝喜色,放下手中毛笔,道:「朕刚才还想着,也差不多到了。戴权,你出城将旨意传给贾子玉,即刻召他入宫面圣。」 毕竟不是灭国之战,执敌酋之首而还,断没有天子出城相迎的道理。 而崇平帝着戴权前去半是传旨丶半是相迎,已颇示恩宠之意。 戴权闻言,先是一愣,笑道:「奴婢这就去。」 心头暗道,这圣卷之隆,实在让人艳羡。 目送戴权离去,崇平帝拿起手中的奏疏,正是贾珩所写,垂眸思索。 在奏疏中,贾珩不仅具陈了募流民为军一事,还说明了用意,「收鲁豫二地青壮以国家财用供养,以防为寇裹挟生乱,滋扰地方。」 「果勇营已补齐兵额,京营诸军似也可募山东丶河南之兵充入,但二地逃户众多,若都选入京营,于地方农耕多有不利,况宋时厢军于国家财用也是负累,罢了,等下再面议罢。」 崇平帝念及此处,就是掩下奏疏,转而拿起一份简报,其上文字赫然记载前日华阴县城外,百姓惜别果勇营官军之盛况。 「军民鱼水之情,许这就是亚圣所言,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缘由了。」崇平帝喃喃说着,冷硬的面容上现出思索之色。 神京城,永业坊,王宅后院 午后时分,书房之中,王子腾端坐在紫檀木长条方桉后,脸色阴沉,手中拿着一份簿册。 黄花梨制的椅子上列坐着几人,为首之人是一个中年文士,名为方冀,头戴蓝色方巾,身着月白色棉衫,面容清颧,气质儒雅丶朗逸,其人是王子腾礼聘而来,处置机谊文字的主簿。 下首则是坐着四将,分别是耀武营都督佥事李勋丶扬威营参将庞师立丶立威营参将岳庆,奋武营参将姚光,这些将领都是王子腾为京营笼络的心腹。 岳庆年岁三十出头,方面阔口,身形魁梧,沉声说道:「节帅,果勇营今日应回京了,卑职听说果勇营新军已筹齐空额,如论兵力,应为十二团营之最。」 耀武营都督佥事李勋发出一声讥笑:「募一群饭都吃不饱丶兵器都没力气拿的流民为兵,会有多少战力?只怕连本将手下一营兵马都打不过。」 王子腾面色澹澹,放下手中的簿册,目光幽寒,心头多少有些烦躁或者说是涌起一股危机感。 不仅是来自宫里圣卷的厚此薄彼,还有京营的一些部将,这些部将原本都是宁国一脉的部将,前日,他召集议着整军一事,就有不少人托词不来。 「若说是等贾珩?贾珩也不受北静王那帮人待见。」 在他看来,如非那位贾子玉在下面「咄咄逼人」,他就不会着急忙慌地着手整顿京营,可从容和五军都督府周旋。 但现在,箭在弦上,却是不得不发。 姚光皱了皱眉,也是附和道:「节帅正要整军,这贾珩,不知从哪儿招募一些流民混入军饷,如何能堪大用,这不是在添乱吗?」 王子腾脸色冷意幽然,道:「流民多非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弟,难堪大用,此事本帅自会禀奏圣上,予以裁汰。」 然后看向一旁的中年文士,问道:「方先生以为呢?」 方冀沉吟了下,徐徐道:「节帅,学生以为,节帅整顿京营若想功成,恐怕还真离不得这位贾云麾的支持,前日圣上就说,节帅要多与贾云麾商议,学生以为,圣心在彼,不可违拗。」 却是看出了王子腾心头的一些不快和别扭。 王子腾听着方冀的话,面色变幻了,沉吟片刻,道:「方先生可细细道来。」 方冀道:「节帅出身之王家,原就和贾云麾之贾族为姻亲,而贾云麾年纪轻轻,就已功封一等云麾将军,听节帅昨日所言,圣上还有令其独掌一军之意,可谓简在帝心,信重有加……」 说着,面色顿了下,却是瞥见王子腾脸色愈发难看,连忙语气一转,沉声道:「但是,节帅,其人虽年少有为,但资历浅薄,功勋不着,难以服人,如今节帅主持京营军务,正可借其力而扶摇直上,若其不顾大局,再作计较。」 王子腾闻言,目光闪了闪,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是的,这位贾珩纵然再得圣卷,年龄丶资历在那摆着,暂时也威胁不到他,甚至他可以利用这位贾子玉。 以往……他对这些手段并不陌生。 念及此处,虽然心头仍有一些别扭,但也不得不承认方冀之言可行。 「待其人还京,节帅可出城相迎,以示亲厚丶礼遇,毕竟,圣上也叮嘱过节帅,遇事与其多多商议,那时,节帅顺道儿探探口风,若他识时务也就罢了,若是不识时务,节帅以流民充军一事,再作计较?」方冀笑了笑说道。 王子腾闻言,面上现出欣然,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不说其他,他募流民为卒,就不可行,本官如今主管京营整顿,势要为圣上练出一支敢战之军,岂能见其自作主张而无动于衷?」 念及此处,心头打定主意,笑道:「那等下,本官去迎迎他,先礼后兵。」 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时落在宫里的圣上眼里,就是不识大体,年少轻狂。 不提王子腾如何筹谋,却说贾珩率领果勇营大军,近得长安城。 坐在马上,眺望着不远处巍峨丶耸立的长安城,贾珩脸上也不由现出欣然之色。 「诸将听令,各率所部前往南营驻扎。」 却是吩咐着前锋步骑二军,饶行至南城归营。 贾珩则打算率领一部亲兵以及锦衣府诸卫士,大约近百人,自城门而入,前往兵部交令。 因为不是什麽帅师伐国,大胜而还,自也不会有天子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 当然,按说应有兵部之人过来交接,但不知为何未曾见。 而在贾珩目送果勇营诸将领兵向南营而去之后,正要吩咐身后扈从一同进城,却见从城门方向有一骑飞驰而来。 定睛细看,却是一个着飞鱼服的锦衣卫,近得前来,一拉缰绳,勒停了马。 身姿苗秀丶气质英武的女骑士,在马鞍上端坐,拱手道:「贾云麾。」 贾珩看清来人,拱手还了一礼,笑了笑道:「原来是夏侯指挥。」 不是旁人,正是夏侯莹。 夏侯莹那张英秀丶清冷的玉容上,面无表情,只是目光深处蕴藏着复杂之色,清声道:「晋阳殿下的马车,就在前面恭候云麾,还请云麾至前方一叙。」 贾珩闻言,就是一愣,心头又惊又喜,问道:「她……公主殿下怎麽来了?」 晋阳长公主能出城迎他,却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贾珩默然了下,转头对着一旁的曲朗,说道:「曲千户,你先领着人进城,一来到兵部衙门交令,二来派人到宁荣街宁府上知会一声,我稍后就到。」 之后,他或许去兵部坐一会儿,然后递牌子入宫面圣,至于回家,反而是面圣之后了。 曲朗也不多言,拱手应道:「是,大人。」 挥手吩咐着扈从先行离去。 然而,正待拨马而走,却见前方数骑扬鞭而至。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