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第257章 妈祖评理(1 / 1)
(' 第257章 妈祖评理 第二天。 下沙村的村民很早就醒了,今早两个村终于要正式对话了,大家都想去围观。 有少数人恨不得两村关系再差点,但也有偷偷谈恋爱的,希望关系能变好点。 都不用李多鱼通知,村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早就已经到天后宫那边了。 等李多鱼赶到那里时,天后宫那边已经全都是村民,那四位经常在广场打四色牌的老人,正在跟年轻人讲两村这百年间的恩恩怨怨。 大概一百年前,那时各地都在闹饥荒,咱们最早流亡到担担岛的人,只能住在小船上。 要想混口饭喝口水,就得帮陈家村的人打工,要想打渔的话,还得经过陈家村的同意。 后面随着逃难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就选了个远离陈家村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咱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小村落。 岛上小海鲜是很多,大家来了后,也不至于挨饿,就是人总吃海鲜的话,不吃五谷和青菜的话,很容易得病,全身也变得软绵绵。 于是村里打算种点庄稼,可岛上仅有一条水流不是很大的小溪,为了能给庄稼浇灌。 下沙村这边,打算修个渠,引点溪水过来灌溉农田。 可没想陈家村的人不肯,认为小溪是他们的,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两个村发生了第一次械斗。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陈家村那边的老祖宗甚至立下规矩并发誓,两村从此不往来,更不允许陈家人不许与下沙这边的人通婚。 甚至扬言要将他们这些外来者,全部赶出担担岛。 一旁听着的年轻人说道:「这陈家村的人也太小气了吧。」 老人笑了笑:「其实,那会咱们是理亏的,要是换成现在,有一帮人来咱们岛,要新搞一个村,还要瓜分咱们的地皮,你们愿意吗。」 「肯定不愿意啊。」 老人点头道:「那会大家也知道理亏,所以面对陈家村的刁难,大家也只能忍气吞声,不过那会,大家好不容易站住脚,为了不被赶出担担岛,只能不断吸收外面的流民结果不到几十年的时间,下沙村的人口规模,就已经跟陈家村一样了。」 石头问道:「戚爷爷,那我们家啥时候来的。」 「你们家啊,来的比较晚,没记错的话,差不多是解放后才来的。」 石头恍然大悟:「难怪我们家住在村尾那个地方,原来是来的比较晚。」 也在一旁听往事的李多鱼,忍不住问道:「那我们家呢?」 老人说道:「你们家啊,应该是比较早的那批,差不多是七八十年前来的,不过你们家跟其他人不一样。 别人都是逃难来的,你们李家听说是以前在榕城经商得罪官府了,这才跑到担担岛的。」 「啊,还有这种事,我爹咋没告诉我。」 老人笑了笑: 「这事啊,估计你爹都不知道,是你那个早就已经过世的阿公告诉我的,你们李家在榕城的台江码头附近有个祠堂,你们的族谱在那里呢。」 「这样啊。」 李多鱼寻思着,以后有机会的话,去认一下祖宗,不然他们兄弟的名字,说不定都不在族谱上。 差不多早上八点左右。 陈家村那边也来人了,走在最前面的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大概有二十多个,一个个穿起了长大褂,还戴着黑色帽子。 最前面有位穿着红色长褂的,年纪最大,看起来八十多岁的样子,应该是他们村的话事人。 陈家村的日常事务一般都是村主任和村支书负责,可遇到宗族大事的话,一般话事人带领理事(长老)负责处理。 双方都来了后。 天后宫的庙祝,上前喊道:「有请下沙村丶陈家村代表,过来上香。」 李多鱼对着这位给他们讲往事的老人说道:「戚爷爷,村里你辈分比较高,你去当代表吧。」 老人微笑摇摇头。 ', ' ')(' 「咱们两个村不一样的,你现在是我们村长,你就是我们的代表。」 「我上去的话,不合适吧。」 而让李多鱼没想到的是,村里这帮老人集体附和道:「合不合适不重要,咱们村本来就是百家姓,没那麽多规矩,村长就是最大的。」 「行吧,那我就上了。」 当李多鱼跟那位红褂老人并排一起站时,可以明显感觉到陈家村的那群老人脸色不是很好的样子。 庙祝总共点燃了十二支香,给他们两位每人分了六支,随后喊道:「三支清香拜天地,三支清香拜妈祖。」 双方拜完后,庙祝沉声说道:「今日在妈祖娘娘的见证下,两村村民要遵守天后宫的规矩,不能在天后宫打架丶谩骂,不能说谎。」 红褂老人说道:「信徒,陈火旺保证陈家村的村民,会遵守天后宫的规矩。」 李多鱼也跟着说道:「信徒,李多鱼保证管好村民.」 庙祝接着说道:「那我们开始吧,请两村当事人到妈祖娘娘面前来。」 没多久后。 引起两村差点械斗的当事人,到了妈祖娘娘面前。 头上缠着绷带的赵家兄弟两人,看到殴打他们的那群人后,分外的眼红,恨不得现在上去打死他们,尤其那个叫陈佳豪的王八蛋。 其实,两兄弟被关监狱那会,早就已经被打习惯了,倒也没啥,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 他们两兄弟明明从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情,这次居然被扣了这麽大顶的帽子。 要是被他们栽赃成功了,他们两兄弟这辈子在担担岛都抬不起头,更别说娶老婆了。 见双方都来了后,天后宫的庙祝则充当主持人,他首先上香请示了妈祖娘娘。 「信徒,李财汇,作为本次的主持人保证绝不偏心某一方,做到公平公正。」 他率先对陈家村那位主张赵家兄弟偷了他们地笼的村民问道:「为什麽,你们会觉得他们两兄弟是小偷。」 那个叫陈佳豪的渔民说道:「我们是在现场抓到他们两兄弟的,我们赶到红树林时,他们正在偷我家放的地笼。」 赵大海说道:「我们没偷你们的地笼,那些地笼都是我们两兄弟刚买的。」 庙祝问道: 「你说地笼是你们刚买的,可有什麽证据能证明?」 赵大海说道:「肯定能证明,我们两兄弟在每一个地笼的末端,都用红油漆画了一笔,不信你们把他们没收走的地笼,拿过来看一眼就知道了。」 赵二牛也跟着说道:「且我们是上周才跟渔具店的老陈买的地笼,不信你们可以问他。」 刚好前来围观的老陈,站了出来:「在妈祖娘娘面前,我也不敢说假话,这点我可以保证,他们两兄弟上周确实在我这里买过地笼。」 以前李多鱼有听说过,当村内发生一些比较难调解的纠纷时,大家就会去找妈祖娘娘评理。 前世,李多鱼没机会看到。 没想这一世,倒是参与了,整个流程倒是跟电视剧的「衙门」很点像。 庙祝接着说道:「有证据的话,那事情就很简单了,把没收的地笼拿过来看一下,就知道是不是赵家兄弟的。」 庙祝对着陈佳豪说道:「你们把没收的地笼收哪里了。」 陈佳豪额头全都是汗,见赵家兄弟一脸笃定的样子,他突然心里非常没底,支支吾吾起来:「在我家柴火间里。」 庙祝接着说道:「这样吧,咱们双方各叫一些人,去他们家的柴火间,把地笼给取过来,这样也可以防止掉包,看看是不是跟赵大海说的一样,上面有标记。」 赵大海笃定道:「这个好,没有问题。」 陈佳豪身边的年轻人,脸色全都非常难看,小声问道:「豪哥,我们该不会真抓错人了吧。」 「不可能的。」 陈佳豪嘴巴虽很硬,可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 祝中秋快乐。 (本章完) ', ' ')